1. <div id="alvqj"></div>

        1. <div id="alvqj"></div>

              1.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一百五十五章 河間(十二)

                第一百五十五章 河間(十二)

                1662年11月20日,晴。

                寬闊的巴拉那河河面上,六艘隸屬于內河運輸公司的72噸級小火輪正一字排開逆流上行。它們此時剛過拉普拉塔河口,在河口島嶼上設了炮臺的西班牙官兵無奈地看著這些懸掛東岸國旗的商船向上游行去,沒有進行任何動作——雖然他們尚未得到布宜諾斯艾利斯方面正式放行東岸船只的許可,但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這些西班牙雇傭兵們就當沒看見了,畢竟河對面的東岸人可是時不時地給他們送不少啤酒和葡萄酒享用呢,大家何苦跟錢過不去呢,完全沒必要的。

                六艘船在后世阿根廷康斯坦薩港的位置停了下來,已經榮升地質部副部長的王大力帶著一干學生們,踏上了這片長滿蘆葦和荒草的河岸。這里是巴拉那河東岸(即河間地區)難得的一片地勢低洼之處,按照所購得的巴拉那河自由通航權附屬協議的規定,東岸人有權在這里設立一個面積不超過“一炮之地”的碼頭(當然需要向西班牙人額外交費了),用于儲存燃煤和淡水,以利過往船只的補給。

                康斯坦薩港這個地方離拉普拉塔河口很近,滿打滿算也不過就一天的航程而已。之所以將補給點設在這么近的地方,其實也實屬無奈,誰讓這里的地理環境比較令人蛋疼呢?

                眾所周知,巴拉那河其實是由上巴拉那河與巴拉圭河匯流而成,兩河的河水與貝爾梅霍河鮮紅色的河水在“三河口”交融混合,匯流處有塞里托島(屬于阿根廷)等大島。而在科連特斯港以下不遠處,河面寬約8公里,且東西兩岸的地理環境迥然不同——河東岸從科連特斯一直到迪亞曼特城一帶,多是連綿不絕的高大崖壁,主泓道常常逼近崖壁,但較高的落差使得興建碼頭成為困難;河西岸則地勢低矮,周期性地被洪水淹沒,但卻適宜興建碼頭,后世阿根廷巴拉那河段的大部分港口城市也正是位于西岸。

                由于西班牙人在巴拉那河西岸設有不少城市,他們也理所當然地拒絕讓東岸人將煤水站建在西岸,因此東岸這邊只能自己想辦法,在巴拉那河東岸選取一些難得的地勢低矮處修建煤水補給站(比如康斯坦薩港就是如此)。而在大段大段的崖壁河段,就沒辦法了,只能想辦法在一些河中小島上修建煤水站,以給過往船只提供補給,雖然這在汛期可能不太安全,但這時也沒別的好辦法了,只能這么做。

                “在這里設一個補給站吧,也可以遷移一部分民眾過來種菜種糧,嗯,按照政務院提供給我的命名名單庫,這里就叫保義港吧。”說到這里,已經有了二十多個孫子孫女的王大力也難得頑皮地笑了笑,道:“我有這個權力,地圖開疆的感覺真的很不錯哦。”

                此時河面上吹來了一陣帶著腥氣的風,穿著皮靴的王大力在松軟的草地上走了兩圈,然后對學生們說道:“這里是典型的巴拉那河三角洲地帶,西班牙人疏于開發——或者說無力開發——我們可不能落下了。我聽說國家開拓總局那方面,已經聽從了農業部的建議,打算在巴拉那河三角洲一帶設立多個墾殖點,鼓勵國內居民移居過來占地,為將來我們華夏東岸共和國全面吞并這大片肥美的土地做好準備。”

                王大力說的巴拉那河三角洲上起迪亞曼特城附近,在那里巴拉那河面寬達七公里,主流的東側多寬闊島嶼和濕地,西側在科龍達湖以南為低洼地區。巴拉那河在這里分汊極多,形成了很多的汊流,如巴拉那帕馮河、巴拉那伊比奎河、巴拉那德羅河、巴拉那德帕爾馬斯河、巴拉那瓜蘇河、巴拉那米尼河、巴拉那布拉沃河等等,所有的這些河流河床都很深,因此航運業很便利地就能發展起來,這對越境墾殖的東岸居民來說應該是一個不小的利好。

                而為了不過分刺激西班牙新設立沒幾年的布宜諾斯艾利斯檢審法院區(這意味著拉普拉塔、巴拉圭從查爾卡斯檢審法院區轄下獨立了出來),東岸人沒有選擇在巴拉那德帕爾馬斯河一帶殖民,而是將越境墾殖的重點放在了巴拉那瓜蘇河畔,反正那里直通烏江之濱的靖江港,交通也是方便得很。

                巴拉那河三角洲地勢平坦,北面是恩特雷里奧斯省丘陵,南面是波狀潘帕高地,自然特性與兩邊截然不同。后世三角洲南部毗連潘帕斯的地區,人口就很稠密,已經足以說明這里是如何繁盛了,是東岸人在河間南部地區越境墾殖的首選目標。

                東岸國家開拓總局前陣子就遷移了一千多名本土出生的二代國民,來到巴拉那河三角洲一帶拓荒定居。雖然這里地勢較西岸為高,但他們與一些轉正的非國民勞務工們依然在政府官員的督促下——與河間北部疏于管教不同,河間南部政府的影響力很高,這大概和交通條件及對岸就是富饒的烏江地區有關——開始修建許多鬃崗地形,并慢慢開始了圍墾種植。

                墾荒早期自然是極為艱苦的,惡劣的自然環境、殘存土著的襲擊、工作的辛苦以及懸在頭頂的洪水威脅(雖然洪水大部分時候在西岸泛濫),無一不在折磨著每一個墾荒者那可憐而又脆弱的神經。不過好在東岸人經阿拉特里斯特上尉介紹,搞定了河間南部的一些西班牙雇傭軍軍官,因此外部環境倒還不錯,至少沒不長眼的西班牙官員過來搗蛋。

                據王大力了解,目前東岸人已在后世的巴拉那西托鎮設了保平鄉、在賽巴斯(ceibas)小鎮附近設了光化鄉,未來三個定居點(含即將設立的保義港)會呈一個正三角形排列,將各有數百至一千不等的居民。在這其中,北邊的光華鄉還好,位于河邊的保義港和保平鄉的定居者們在建設時恐怕就不得不考慮防洪的問題——目前已經有一千余人定居的保平鄉那邊,沿河地帶的建筑就是清一色的“水上人家”,即居民們認為修建起來的鬃崗即便借助地勢也只能抵御一般程度的洪水,但還是不能擺脫巴拉那河最大洪水所帶來的危害可能。因此,人們便在政府官員的組織下,就地取材,建起了大量架在木樁上的水上住宅,恰好當地有非常豐富的木材資源,這給居民們提供了廉價的、主要的建筑材料,非常不錯。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1. <div id="alvqj"></div>

                    1. <div id="alvqj"></div>

                          1. 野花日本大全免费观看版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