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求名
于謙
有意求名
蔡晟惱羞成怒,甩著袖子道:“氣煞我也,難道她想學王莽不成?歷來收買人心的皆是國賊!”
“噓——”吳師爺小心的往外看,小聲道:“您小聲些,縣衙里好多衙差小吏都去領了糧食和藥材,如今三清山名望極高,潘筠的聲望都遠超她大師兄了。”
潘筠憑著源源不斷送來的糧食和藥材,成為了玉山縣及周邊兩鄰縣的名人。
上至七十歲老人,下至五歲幼童,你可以不知道縣令姓誰名誰,但一定會知道給他們飯吃,給他們藥材防疫的人叫潘筠!
無數的功德金光朝她飛來,因為在倭國殺戮太過被扣掉的功德值緩慢回升。
王費隱趁著沒人的時候,拿著一些不好處理的寶藏出了一趟門,再回來時就把一張清單交給潘筠,道:“我都安排好了,你看一下。”
潘筠接過看。
沒過兩天,江南受災的各地皆有道觀、寺廟做善事,他們廣布善事,不僅搭建了粥棚,還準備了不少糧食,災民可以拿上糧袋和戶籍領糧。
問就是,三清山的潘筠道長捐助,和某某道觀、寺廟聯合賑災。
百姓們領了糧食,都雙手合十的感謝道觀、寺廟,最后還要感謝一下捐獻錢糧的潘筠道長。
然后,潘筠道長不僅成為了江南最善良的道長,也成了江南最有錢的道長。
而受各道觀、寺廟的影響,各地士紳、富商和地主們紛紛慷慨解囊,都捐獻了錢糧。
不論多寡,都是他們的一份心意。
因而,本來破敗不堪,死氣沉沉的江南瞬間活了過來,到處是拆掉危房,搬動木頭修建房屋,清掃街道的人。
昆山縣亦然。
戴榮都準備好以死謝罪了,突然天降糧食,他一下又活了過來。
“是一個叫阿信的人送過來的,說是他們家老爺為家中老人做善事,所以運來了十車的糧食。”
戴榮高興不已,連聲道:“好好好,快把家中剩下的那壇酒拿來,我要請這位阿信兄弟吃酒,從今以后他就是我的好兄弟。”
“大人,那晚上我們還去常平倉偷糧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