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相柳述道:“高相國何必要糾結這六千人不放呢?他的六千人已經是事實,而且太子殿下還答應了,總不能讓太子殿下失信吧!”
柳述是看太子的態度,既然太子之前已經答應了蕭夏的條件,他自然就不會反對。楊素更不會反對,他當即也表態同意梁州募兵,左相蘇威也表態同意。
高颎還是搖搖頭,“我只是說,不能由朝廷來承擔募兵的軍俸,我知道已經既成事實,他總管府可以自己想辦法解決,但朝廷財政不能承擔募兵軍費,否則朝廷財政遲早會塌掉!”
楊廣有點不高興了,他淡淡道:“大家舉手表個態吧!同意朝廷負擔六千人軍俸請舉手!”
楊勇、蘇威、楊素和柳述都舉起手,只有高颎不為所動。
楊勇點點頭道:“既然大部分贊成,那就算通過,準許蕭夏募兵,可以放寬到一萬人,但朝廷只負擔六千人軍俸,剩下四千人軍俸他們總管府自己想辦法解決。”
楊勇不滿地看了一眼高颎,起身走了。
走出東宮,柳述勸高颎道:“殿下一開頭就說了,他已經答應了蕭夏,我們就算給太子殿下一個面子,又何必讓他這么難堪呢?”
高颎搖搖頭,“是他的面子重要,還是朝廷社稷重要?府兵制是大隋的立國之本,是原則,原則絕不能做交易,他要么罷免我,否則,我絕不會簽字同意!”
由于右相高颎的堅決反對,朝廷最終還是沒有能批準蕭夏的募兵要求,太子楊勇不得不用變通的辦法,批準蕭夏暫時可以動用二十萬貫稅錢加強梁州防御工事,同時批準梁州總管府南遷宋州。
但這件事也讓太子楊勇對右相高颎深為不滿,留下了罷相之根。
梁州總管府的招募已經到了尾聲,蕭夏又得到一名棟梁之才,滎陽郡人張亮,歷史上張亮也是出身貧寒,郁郁不得志,后來加入了瓦崗軍,最后投降唐朝,官至相國。
蕭夏也提拔張亮為二級幕僚,成為裴文安的副丞,分管軍務。
其余三十名新招幕僚皆為參軍,這三十人是從幾百人中挑選出來,個個都是良才,他們來源范圍比較廣,但主要還是來自梁郡、滎陽郡和東郡,后來被稱為梁州派。
接下來便是總管府南遷了,王樸已經從宋城縣回來,帶回來一個好消息。
原本北周的梁州總管就在宋城縣,官衙保存完好,只有稍加修葺就能使用,梁郡官府已經在著手修葺了。
另外宋城縣也有大量倉庫群,稍加修葺后同樣可以使用。
這時,蕭夏接到了朝廷的批復,同意總管府南遷宋城縣。
但募兵的申請卻沒有任何答復,這種沒有答復的答復,實際上就是朝廷婉拒了他的募兵申請。
緊接著,蕭夏收到了太子寫來的一封信,太子在信中表態,他登基后會兌現當初的承諾,現在蕭夏可以暫時動用朝廷的二十萬貫稅錢加強梁州軍備和遷徙總管府費。
蕭夏當即和總管府官員商議,決定盡快南遷總管府。
(本章完)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