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前后,準備辦喜事的不少。
顧家,顧云璋給顧凌也定了一門親事,京城最大的木材商人海家。
一個戶部尚書跟一個商賈結親,縱然是庶出的兒子,這事兒也有點丟臉。
“他也是沒辦法了,他妻子王氏在本源寺投了三十多萬兩白銀,其中二十萬兩是抵押產業從銀行借的。”
“債務早就到期了,銀行已經給他一再拖延,眼看過年要盤賬,這一筆對不上就麻煩。”
袁孝武今天提前來給顧道拜年,跟他隨口提起這個京城的大笑話。
“怎么這是靠婚姻還債了?”
顧道有些詫異,原來這個世界的人,都懂得玩婚姻化債這一套了。
“據說顧家有這個意思很久了,好多商人都在競爭,海家最狠一口氣出了三十五萬兩嫁妝。”
袁孝武說道。
不虧,海家這一波一點都不虧。
那可是戶部尚書的兒子,不是有錢就能買來的,而且以后靠著戶部尚書,海家能賺回來。
只是顧道想想。
當初的顧凌,心心念念就是取代自己,成為顧家嫡子,殊不知自始至終都是一場春夢。
王家的女子一過門,就把他和他母親打回原形,小妾和庶出兒子,哪有地位?
但是他萬萬沒想到,有一天他會被親爹給賣了,給這位后娘還債。
“王家的女子惹不出這么大的禍事,怕是那顧家老太太也從中參與了。”
“這位顧家老太太,禍害人是有一套的。”
顧道說道。
袁孝武笑著點了點頭。
“倒是有些小道消息,說是此事的確都是出自這位老夫人的手筆,王氏也只是個辦事的。”
“也正因為如此,顧尚書沒有休了王氏,這幾日說是給接回去籌備顧凌的婚禮。”
顧家老太婆敗家,在京城是鐵打的口碑。
畢竟當年顧道被孑然一身趕出顧家,就是這個老太婆借助壽宴,做出的事情。
離開顧家的時候,顧道曾揚,要創立超越祖先的偉業,超越家族的產業。
那時候,京城都笑顧道狂。
可如今,顧道已經全都做到了,顧家祖上可沒有出過國公。
顧家的家業,不及顧道的十分之一。
父子二人同朝為臣,連話都不說,顧道的嫡長子都不姓顧,可見其決絕。
顧家老太婆當男干得太不是人事了,換了別人早就上吊死了,可她還在跳騰。
袁孝武提前拜年,說了這個笑話,又去天藏閣看了會兒書,借了一本之后才走。
天藏閣有些書,跟經商也有關,袁孝武很喜歡。
棋圣也搬進了顧家,親自坐鎮天藏閣,成了顧家的圖書管理員。
國文館的這些大儒,基本上就住在這里不走了。
麻衣堂幾百年的藏書精華,對他們產生了致命的吸引,能跟他們的學問產生印證。
偷書只是鬧著玩,把這些知識裝進腦子,經過思辨之后,成為自己的學問才重要。
他們不但看,還拉著棋圣討論。
棋圣不愧是天下兩位智者之一,對上國文館這些大儒一點不怯場。
只不過學問之間的壁壘和成見,如同一座大山,經常說著說著就吵起來。
事實上,文人罵人一樣賊贓。
不過就是沒學問,大概聽不懂,有些罵人的話,要翻書才能明白。
這幫老頭,別看平時一個個虛弱的馬上要駕鶴西游的樣子,但是吵起架來,精神頭足的很。
顧道最喜歡干的事情,就是抓一把瓜子,坐在旁邊看他們吹胡子瞪眼。
過年很忙。
尤其是顧道這種身份,先去皇宮陪太后吃飯,回家守夜,然后就是拜年。
地位越高,時間越不是自己的。
京城能讓他去拜年的,也就那么幾家。袁家、鄭國公府、魏家。
現在就連溫爾雅家他也不能去了。因為他要是去,溫家要開中門隆重迎接,太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