氤氳丹華凝聚而現,凝現三彩之色,將大殿內映照得斑斕絢麗。
    周修卿雙目滿布血絲,衣衫凌亂,顯然許久未得休整,心力也耗得大半將近。
    但此時此刻,卻是屏氣凝神,虛手凝作取丹之法,緩緩自那方熾熱爐鼎中取出三顆明燦寶丹,內有靈機而顯,化作裊裊白煙凝于指間,正是一階上等丹藥:升靈丹。
    六輪比試,連著煉制整整三日之久,其早已神疲心竭,卻還能一爐煉出三顆品質上佳的升靈丹來,可想而知基礎造詣何等雄厚扎實。
    與之相比,宋繼新的表現就差劣得多,雖然也成功煉出了升靈丹,但因為心力竭盡,最終只成丹了兩顆,且品質只能算是中下層次,服之丹毒甚多,不利于修行。
    撲通!
    正當周修卿矗立回神之際,身側卻是傳來一聲沉悶聲響,回首便望見宋繼新躺倒在地上,氣若懸絲,雙目瞪獰,顯然已到了燈枯油盡的地步。
    饒是如此,其仍倔強地顫動身子,想要從地上爬起來,卻被周修卿以手撫按了回去。
    “好好休息,莫要強撐著,若是傷神損基了那可不好。”
    聽著柔和細語的寬慰,宋繼新這才昏昏沉沉地睡了下去,卻依舊拽著周修卿的衣袖,好似個眷戀父母的孩童。
    周修卿微微俯下身子,癱坐在弟子身側,輕輕為其整理衣衫外物。
    不多時,周修牧自殿外走來,掌間捧著兩枚徽章,鄭重來到周修卿二人面前。
    “族兄,這是你和宋侄兒的丹師明章,還請盡快煉化,以免丟失。”
    說著,便將徽章遞向周修卿。
    徽章看著極其古樸厚重,正面刻有一尊三足圓爐鼎,洶涌火潮自鼎內襲出,掠得萬千草木珍寶入其內,邊沿有諸多明燦寶丹的圖紋,在爐鼎正上方,則是一道蒼勁有力的青痕。
    至于背面,則銘刻著四藝閣輪廓,也是四藝徽章皆有的圖樣。
    不過,這兩枚徽章也有所不同,周修卿的那枚,所刻寶丹圖紋有六顆,而宋繼新那枚只刻了五顆。
    這也和鎮南郡國制度有關,姜黎為規劃郡國修行百藝,便將一階皆分作了七等,一等最低,七等最高。
    且因百藝不同,所象征等級的樣式也各有特色;如器道以金石花紋劃分,符箓一道以符文紋理彰顯,而丹道便是以寶丹圖紋來彰顯。
    周修卿雖然六輪皆過,成績也稱得上等,但表現算不得驚艷天成,自然只評得了一階六等。
    而宋繼新根基不穩,又急于求成,最后一輪表現更是差強人意,則只評得了一階五等。
    至于其他那些丹師,大部分都只評到了一二等,三四等只有八九人,還是以周家子弟為主,而這就已然是周家培養數十年的辛苦成果。
    不過,放眼整個周家上下,倒也有幾人算得上七等,那就是周修煜,周承元,周倩苓,以及周平這位老祖宗。
    他們作為精力雄厚磅礴的強者,丹藥造詣又極其高深,莫說像這樣煉制六輪,就算是晝夜不歇地煉上個十日半月,也不會有太多疲憊,自然擔得起七等之說。
    而在丹道考核的時候,其他三藝的考核也陸續隨之落-->>幕,從中決出了鎮南郡國首批入籍四藝修士,更將這些修士歸于定修司麾下。
    至于四藝閣,也被周曦越冊封為郡國官邸,改名為百修閣,郡國修士若輔修百藝,或是欲擇百藝而修,皆需于閣中留名,以作統御名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