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一無所有的神父渴望有神論的成立,天生有道德缺陷的人,可能比普通人更執著地希望有一套理論能合理化自己的悲慘命運。
于是為了貫徹自己的“生存意義”的追求,解答所謂“神意”的真相,神父經過苦思冥想,他找到了解答方式……
在神父看來,人之所以比天使高貴,是因為天使生下來就是善的,追求善沒有迷惘。人生下來帶著罪惡的天性,卻會在善惡中做選擇,人剛出生的時候無所謂善惡,他需要在生活中體驗、積累、生成對善惡的想法,然后逐漸形成對善惡的判斷,所以人的善惡判斷之所以珍貴,那是因為善惡本身就是人對于生活意義上的理解,而不像天使是被先天灌輸的。(神父的這個人性論忽略了很多東西,后面會提及)
然而神父自己是被困在破壞天性中的生靈,一直沒有辦法像“人”一樣生活。所以,他想到一個腦回路極其詭異的方法,可以讓殺戮的機器擺脫天性,獲得一刻“真實生活”——那就是讓他把一切殺光。既然機器的天性是在殺戮中感受愉悅,那么只要沒有東西可以殺了,那機器就不受天性束縛。
那一刻,機器對空無一物都世界有什么感想?如果,那一刻機器感受到痛苦,就意味著他最終受到了懲罰。
神是賞善罰惡的,所以在這個世界,造物主把殺戮視為惡。而如果他還是感到愉悅,說明他是受到獎賞的,同樣,神賞善罰惡,造物主把殺戮視為善。
從神父角度看,他嫉妒普通人的生活,也許他盼望感受到痛苦。如果感受到痛苦,說明他和普通人一樣,能夠因別人受傷感到痛苦。
如果他感受到愉悅,那大概他會覺得,世界也很,大眾也好,自己和神也罷,都是一場荒唐笑話。
他本身渴望知道造物主是好心腸還是惡趣味,自己在神的秩序里是善還是惡。為達到這一切他要殺光所有,達到極致的虛無,才能不被天性影響。
對于神父來說毀滅世界談不上罪惡,因為這個世界是神基于善意還是惡意創作出來的并沒有定論。所以人世間善惡標準,在他問出神意本質之前,沒有意義。
神父看似用一套非常復雜的理論,試圖模糊罪惡的標準,消解正義的必要性,成為一套能為所有反人類行為做辯護的“萬能無罪論”。
神父把善惡完全等同于個人激情選擇,也就是自己是不是能在行為上獲得愉悅。從這個角度看,神父是一個企圖顛覆一切的“高端”的利己主義者,只不過他有意無意把自己粉飾的更加“高尚”、“合理”。
但這種無罪證明,徹底無視人的道德天性和在歷史中形成各種道德共識,以及人所具有的社會本性,實際上走向了不承認罪惡的虛無主義。
善惡對立是一種復雜的對立,要在否定和肯定之間達成平衡,既要警惕極端的善惡對立,又要避免模糊善惡的做法。
極端化的善惡對立最終會釀成惡果,而善惡模糊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成為萬能的無罪辯護論。
回到剛才講的兩個故事,希望根除世界上的罪惡,當然是一個非常高潔的愿望。但問題在于,村民希望讓別人來承載自己的心愿。之所以要指望“別人”,是因為村民要實施的儀式,目的在于“搬走”人身上的罪惡,由于自己乃至全人類最終成為沒有“惡”的“純潔之人”,他們這種“純潔之人”就不能充當這種“垃圾工”。
所以,他們就要借助一個不被視為“人類”的“垃圾工”干臟話,把一切骯臟的東西都扔到它身上,從而讓“人類”變得干凈,向外推卸道德責任,最后只要把這個“垃圾工”干掉,那些臟東西就相當于從世上被根除了。
然而,這種把別人當做“垃圾工”的思維,很容易和人的自戀和怠惰結合,腐蝕掉道德底線。如果人相信內心的黑暗來源于自己,那么尚且會因為害怕自己,而形成自律和仁心。
但如果人相信內心的黑暗來自于“別人”,那么害怕自己就沒有必要,自律和仁心就沒有多少存在的意義。
既然自律和仁心都沒有用了,剩下的就是發明“垃圾工”,讓它把“惡”都裝走。不過,當“垃圾工”被發明出來的時候,人們丟掉的未必就是“惡”卻可能是自律和仁心。
極端化的善惡對立,固然帶來道德的墮落,但模糊掉善惡的邊界,人的道德處境是不是就得到解決了呢?
就好比總有人說,沒有所謂的善惡,只有絕對的利益。然而,這種模糊善惡帶來的最大問題就是虛無主義,最終消解了正義。回看第二個故事中,神父的“無罪辯護”,他認為善惡只和人的主觀判斷(往往和個人利益)有關。
比如殺人是不是“惡”的呢?那就要看殺人者是否認同自己的所作所為,在其中是否獲得利于自己的收獲或者體驗(譬如神父能在殺人中感受到精神的愉悅),而不是看他有沒有殺戮的欲望和天性。
他會覺得單純從“天性”來判斷善惡是錯誤的,因為人有什么樣的天性,和世界上有什么樣的造物主,都是很偶然的事情。
如果把善惡等價于天性,善惡和人自己的選擇就沒有什么關系,只是“造物主”“大自然”或者“大環境”先天設定的規則。
所以他把善惡的標準,從客觀的“天性”徹底轉化為了主觀的“選擇”。
不過,這只是從一個極端跳到了另外一個極端。如果真的全盤接受這種觀點,那么就不會有任何共同體乃至個人有足夠的權威懲罰罪惡。
因為人的社會本性被消解,道德的最高權威變成了個人做選擇的瞬間激情,甚至是個人的“利益”,在這種情況下誰都沒有資格審判誰。
這種模糊善惡的社會很難遏制邪惡,因為正義相當于被消解了,是徹頭徹尾的虛無主義。
回顧人類發展的過程中,在全世界范圍的古代神話中,有大量把人獻祭給神魔的故事片段。
供奉神魔的祭品,極少數是老弱病殘,也很少是壞人奸人。
祭品往往是圣潔的少女、健康的長子,污垢的幼童。神話里普遍存在的獻祭情節,往往有原始社會的基礎。
原始社會常見人牲祭祀,以取悅神靈、換取保佑。把人群當中最好的存在獻給神魔了,自己就能得到神魔的獎賞,或者至少免于神魔的懲罰。
這大概是一種原始的、和神秘事物做利益交換的陰暗心理。在這個階段,人們會認為罪惡是人以外的外界因素——比如神魔引起,所以才寄望于討好神魔。
這個狀態下的人,不會太把獻祭無辜者當成罪惡,有的文明甚至出現了恐怖的大規模人祭。但是,殘忍的獻祭無辜發展到一定程度,也許最終會逐漸激活人類的同理心。
(本章內容對副本后期穢土族行為有解釋,可以簡略看一下)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