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綱的意見被否,怏怏不樂的出了宮。
李綱出宮不久,就遇見了出使金國被金軍中途抓住,此時又被放回來的沈琯。
不死心的李綱便問沈琯城外金軍的虛實。
沈琯在出使時,被完顏宗望抓住,裹挾他一道南下。
金軍在河北一路勢如破竹,完顏宗望就曾問他:“聽說大宋朝有禁軍八十萬,不知這些軍隊都在哪兒呢?怎看不到他們出來迎敵呢?”
沈琯信心滿滿地對完顏宗望吹噓說:“八十萬禁軍一部分分散在各地,只要有戰事就可以召集在一起。此時汴京附近就有四五十萬人馬,黃河兩岸還有重兵把守,你們根本過不去。”
結果金軍不信邪,一路殺到黃河岸邊,郭藥師的前鋒只戰死三個人就全殲了梁方平的七千禁軍騎兵,而黃河南岸的何灌兩萬軍馬也望風而逃。筆趣庫
金軍憑借幾只小船就渡過了無人防守的黃河,以至于完顏宗望不無諷刺的問沈琯,你口中的數十萬大軍在哪里呀?只要一兩千人馬守住黃河,我軍就過不來,可是人呢?
沈琯被問得啞口無,深以為辱。
金軍決定與宋朝和談后,就將宋使沈琯送回了東京城。李綱這才遇見了沈琯。
面對李綱的詢問,沈琯說就他所見,完顏宗望率領的金軍東路主力軍只有不到五萬騎兵,能上場打仗的更是連一萬人都不到。
沈琯還說,護衛完顏宗望營帳的軍隊不及兩千人,另外郭藥師帶領的常勝軍有三千騎兵,其余諸部軍隊合計只有三萬余人,而且還有近一半沒有渡河到東京城下。
沈琯對李綱提議說,金軍兵力十分有限,我軍可以出奇兵強攻他們。
沈琯明顯是在胡亂語,出于敵視心態,對于金軍的戰斗力大肆貶低。這廝也不想一想,錯誤的情報會葬送多少宋軍將士的性命。
反正上陣上敵的都是那些粗鄙的軍漢,關我等斯文讀書人何事?
李綱一心求戰,對沈琯的話信以為真。他對沈琯說茲事體大,必須和眾大臣商議后才能定奪,準備帶著沈琯說服朝廷出兵主動攻擊金軍。
正月十一日,李綱和沈琯一同到東府與耿南仲、李悅等商議奇襲金兵的可行性。
李悅聽后大怒,質問李綱說,你敢看輕金軍戰斗力?如果我們出兵你敢說必勝么?
李悅堅決反對李綱這個軍事冒險的提議。
后來宰相李邦彥也到了東府,聽說了這件事情。
李邦彥說此戰如敗于金軍,則社稷都有傾覆的危險,穩妥的方式,還是先答應講和,讓金軍退兵。
在金軍遠離京師后,我軍可再派重兵在后追擊,在河北前后夾擊金軍。如此勝利更有把握一些。
應該說,宰相李邦彥的提議老成謀國,更為穩妥,既避免了刺激金軍,給京師帶來更大的危險,也照顧了主戰派與金軍決戰的情緒。
大臣們都贊同李邦彥的意見,李綱主動出擊的建議就此流產。
然而,李綱心中卻依然保留著偷襲金軍的計劃。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