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國皇帝完顏阿骨打御駕親征進入了遼國的西京道,但西京道地區并未平定,遼金兩軍在廣袤的土地上糾纏廝殺,依然處于戰亂之中。
尤其是靠近大宋邊境的蔚州、應州等幾個州,此刻還在遼軍的掌控之中,隔絕了金軍與大宋河東路的聯系交通。
大宋雖聽聞金國皇帝完顏阿骨打身在遼國西京道,但卻不知他的行營具體所在。
因此,金國使臣歸國時,并未直接向北走河東路進入遼國西京道,而是決定原路返回,從登州渡海返回金國,再走金軍控制的上京地區前往西京道覲見皇帝陛下復命。
趙良嗣與馬擴當然也要跟著金國使臣走上那么一遭。
曾經跟隨金國皇帝完顏阿骨打攻取遼國上京臨潢府的趙良嗣和馬擴知道路途遙遠,此番出使定然又要耗費數月的光景。
宋徽宗命趙良嗣、馬擴二人隨同烏歇等金國使臣去覲見金國皇帝完顏阿骨打,是對他二人委以重任,讓他們帶去了一封親筆寫成的國書。
宋徽宗親筆寫的國書很長,洋洋灑灑地向金國解釋了大宋的立場,表明了宋國關注的問題。
針對金國質疑大宋有獨吞燕京地區,不遵守海上之盟條約,以及為了掩飾日前宋軍在白溝與雄州的慘敗,宋徽宗在國書中巧辯解道:
“依照貴我兩國的約定,在貴軍占領西京后,我軍立即出兵攻遼。
因為貴軍已經打下西京了,為了不爽約,所以我朝才派太尉童貫自今年四月領兵北伐,并且連戰連捷。
但貴我兩國原來約定的是兩國聯手夾攻,如今只有我軍獨自攻打燕京,未見到貴軍南伐。
為了遵守兩國夾攻燕京的約定,我軍沒有乘勝深入燕京腹地,而是留在邊境等待貴軍前來。似此足以證明我大宋對貴國的誠意,希望皇帝陛下能夠明白。”sm.Ъiqiku.Πet
不得不說,大宋的文化人多,宋徽宗身邊不缺能夠顛倒黑白之人。
宋徽宗的這段話,將自家不守盟約,摘桃子撿便宜的伐燕之舉狡辯成了依照盟約行事。
同時,將宋軍無能,無法攻入燕地的尷尬解釋成了宋軍連戰連捷,卻因與金國有盟約而不愿獨自攻占燕京。
不是我軍無能,實是我軍高風亮節啊!
當然了,考慮到二十萬大軍二次伐燕之舉瞞不過金國,宋徽宗的國書中也未雨綢繆地埋下了伏筆。
宋徽宗寫道:“……只是近日遼軍見我大軍壓境,總是不停的挑釁我軍,我軍忍無可忍,只得予以堅決回擊。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果我軍因此順勢把燕京城給打下來了,貴國切勿誤會我國是違反盟約。當然了,也請貴軍不必再出兵伐燕,免致前線兩軍因誤解而發生爭執與沖突。
如果我軍沒有打下燕京,那貴國必須信守承諾出兵和我們夾攻遼軍。
所謂夾攻,指的是我們宋軍自涿州、易州兩地出兵,一直打到燕京城。你們金軍則是自古北口進軍,收復原歸燕京和西京管轄的舊漢地。
等到燕京打下后,所有原來不屬于舊漢地的土地全部歸你們金國所有,舊漢地則理應歸我們宋朝所有……”
宋徽宗君臣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盤,依照他的說法,宋軍能夠獨吞燕京時,就是遼軍挑釁,宋軍順勢而為,不算違約,金軍也不能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