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遼國燕京城里有個美艷的寡婦孤苦伶仃,無人照顧,大宋鐵血男人宋徽宗還怎生忍耐得住?
很快,宋徽宗就下旨調集各路兵馬共二十萬,發動二次北征。
既然十萬兵馬打不過遼軍,那就增兵到二十萬。大宋別的不敢吹牛,就是幅員萬里,人口眾多,兵多將廣而已。
這二十萬大軍北上,一人吐一口唾沫星子,也能淹沒負隅頑抗的遼軍吧!
宋徽宗帶著建立不世功業的企盼,命令河北、河東宣撫使童貫不必回京復命,直接留在河間府重新整編軍隊,再次伺機北上。
因為背盟伐遼是不義之舉,再加之宋軍在雄州城慘敗,朝中對于二次北征的反對聲音也很大。
面對朝中的反對意見,宋徽宗又降下一道旨意,要求群臣不得擾亂軍心,凡有異議者一律處斬。
見道君皇帝鐵了心,朝中反對伐遼的人只得忍氣吞聲地選擇了冷眼旁觀。
因為第一次北征遼國時打了敗仗,原本的東、西路統帥種師道和辛興宗都被裁撤掉。
宋徽宗任命雄州之戰中死戰不退的檢校少傅、河陽三城節度使劉延慶為都統治,代替了原來的小種經略相公種師道,并賜劉延慶旌幢七寶金槍和御袍束帶為其壯行,以示激勵。
同時,宋徽宗又命劉延慶的次子,耀州觀察使劉光世取代了辛興宗在西軍中的位置,讓他配合其父作戰。
宋徽宗此舉也是吸取第一次北征東、西兩路軍各自為戰,不能很好的協同作戰的教訓。
如今劉延慶上陣父子兵,當無各自為戰的弊病了吧?
大宋的制度是以文制武,因此軍中主將雖定,但太尉童貫及太師蔡京的兒子蔡攸仍為河北、河東宣撫司的主、副宣撫使,負責統領全軍。
太尉童貫的宣撫司衙門留在了河北河間府籌備指揮二次北伐,但是趙良嗣和馬擴這兩個幕僚卻被朝廷召回了東京汴梁城中。
趙良嗣和馬擴匆匆趕回東京汴梁城,方才知道是金國使臣來了。
宋軍第一次出征伐遼時,并未按照海上之盟的約定通報金國,約定共同出兵的日期。
金國皇帝完顏阿骨打得知宋國伐燕,擔心宋國獨自占領燕京地區后,承諾每年轉送給金國的歲幣不再支付,對金國大為不利,就派使臣烏歇、高慶裔渡海出使宋朝。
因為完顏阿骨打是在出征遼國西京道的途中派出的使臣,金國使臣經過幾個月的跋涉,方才繞道渡海在登州上岸。
當大宋第一次北征以慘敗收場,又在組織二次北征時,烏歇等才走到大宋的東京汴梁城。
朝廷得知金國使臣在登州上岸后,就召回了趙良嗣和馬擴二人。
趙良嗣和馬擴二人多次出使金國,對金國最為熟悉,那《海上之盟》也是他二人北上金國談成的。
因此,接待金國使臣,與他們唇槍舌戰,趙良嗣和馬擴二人是最好的選擇。筆趣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