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尉童貫的宣撫司衙門四處散發榜文,高官厚祿招誘燕地漢人來投時,還真有一個涿州當地的大土豪劉宗吉暗中派人與宋軍聯系,為宋軍提供了遼國燕京的情報。
據劉忠吉說,燕京城內基本已經沒有兵馬了,只有大將蕭干手中有二百多從中京道帶回來,打過仗的騎兵,剩下的還有六七百騎兵,都是沒上過戰場的契丹貴族子弟組成的。
駐守白溝北岸,涿、易二州的遼軍守軍夜間喝酒,白天睡覺,馬匹也都散放著,根本沒有甚么戰斗力。
劉忠吉曾說,如果宋軍突然進擊白溝,遼軍定會望風而逃。只要宋軍能夠逼近涿州,他就能夠在城中起事,打開城門迎接王師。
宋軍才到宋遼邊境時,的確是沒有發現有多少遼軍在邊境巡邏。宋軍的探馬越境散發榜文時,也是沒有甚么阻礙。
如此種種跡象,讓太尉童貫和宣撫司衙門里的幕僚們都相信燕京城空虛,遼軍沒有甚么戰斗力。憑借十萬大軍壓境,足以讓燕京城里的耶律淳老兒對大宋俯首稱臣。
可是連吃幾場敗仗后,種師道和軍中諸將都懷疑,那涿州土豪劉忠吉只怕是遼國派出的奸細。劉忠吉詐降宋軍,為宋軍提供假情報,就是要宋軍麻痹大意,落入遼軍的圈套。
很顯然,劉忠吉的情報是錯誤的。他說燕京城只有不足一千的騎兵,可是如今在巨馬河南岸扎營的遼軍騎兵從何而來?
前軍楊可世當初只所以敢帯著五千輕騎直撲涿州,就是相信了劉忠吉的情報。怎知蘭溝甸一戰就將楊可世的騎兵部隊打殘了,宋軍這才知曉遼軍還有上萬的精騎。
遼軍出乎意料地強大,西軍諸將都有些畏戰了。
但是,太尉童貫親自任命的副都統制,雄州知府和詵對撤軍持反對意見。
和詵開口說道:“朝廷只是要我軍巡邊,我軍和遼軍原本彼此相安,都沒有打仗之意,只等待雙方使臣談判的結果。
只是前軍楊可世將軍急于求成,帶兵渡過巨馬河,方才導致遼軍反擊。
如今既然兩軍已經交戰,我軍就不可輕撤軍了。
若是我軍此時后撤,無異于向遼軍示弱,暴露我軍虛實。
遼軍本還憂懼我軍大舉入燕,得知我軍撤退,必會趁機掩殺,于我軍大為不利。
太尉尚在雄州城中,不可放遼軍逼近雄州城,致太尉于險地!”
和詵一心想在伐遼之戰中建功,怎肯如此草草收場。
再者說,宋軍判斷遼軍戰斗力不強,固然是收到了劉忠吉的情報,但和詵也對太尉童貫和軍中諸將說過類似的話。如今宋軍戰敗而回,只怕和詵脫不了謊報軍情的干系。
只有戰勝遼軍才能拯救自己,和詵當然要反對撤軍。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