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路宋軍在白溝驛吃了敗仗的次日,西路宋軍主帥辛興宗聽說遼軍主力在白溝驛與種師道對峙,決定帶領西路軍沿著巨馬河向東攻擊,與東路軍夾擊耶律大石的遼軍,讓遼軍首尾不能相顧。
辛興宗哪里知曉,他的對手是比耶律大石更難對付的遼國北院樞密使,兼諸軍都統、四軍大王蕭干。
耶律大石對宋軍東路軍發動攻擊時,已經飛馬報知駐扎在易州境內的蕭干軍,請蕭大王協同作戰。
蕭干接到軍報后,連夜領兵潛行到范村附近埋伏下來,準備在宋軍西路軍離開營地支援東路軍時,發動突然襲擊。
拂曉時分,蕭干在衛士們的簇擁下,登上了范村北面的孤山,借著晨光親眼窺察宋軍西路軍的虛實,監視著辛興宗西路軍的一舉一動。
見西路軍拔營起兵,向白溝驛方向行進,蕭干立即下山,派了一支騎兵繞到宋軍西路軍前方叫陣。
辛興宗渾然不知自己已經被遼國名將蕭干盯上了,他聽說前方有遼軍騎兵阻截,還誤以為是耶律大石向西邊派出的警戒兵力。
辛興宗決心全殲這支一千余人的遼軍,為昨日慘敗的楊可世軍復仇。于是,辛興宗命令西路軍前軍王淵,右軍劉光國、冀景,選鋒軍劉光世等四路人馬前去迎戰,欲倚仗人多圍殲遼軍。sm.Ъiqiku.Πet
這四將中,劉光國、劉光世二人是兩兄弟,他們是保信軍節度使劉延慶之子。
遼軍騎兵往來迅捷,又熟悉本地地形,他們與宋軍四路軍纏斗不止,卻讓宋軍始終無法對他們合圍。
王淵、劉光國、冀景、劉光世四將大怒,對這支遼軍緊追不舍。不知不覺間,宋軍被遼軍引入了孤山山下夾道之中。
只聽得號角聲突然響起,在蕭干的指揮下,遼軍伏兵四起,將王淵、劉光國、冀景、劉光世四將率領的軍隊困在了谷中。
辛興宗得知前鋒四路人馬被圍,大驚失色,急忙命令前軍王稟、左軍焦安節,后軍曲奇、王育,選鋒軍吳子厚等將悉數上陣,救援王淵等四軍。
宋遼兩軍在易水以南的孤山血戰了大半日,辛興宗的西路軍損失了五六千人馬后,堪堪救出了王淵、劉光國、冀景、劉光世四將,敗退回范村營地。
前軍將領王淵在混戰中被遼軍刺下馬,險些喪命,幸得王稟奮勇殺退遼軍,從死人堆中將他撈走,救得他一條性命。
辛興宗的西路軍退回范村,被蕭干軍逼迫得自顧不暇,援助東路軍的計劃自然是就此破滅了。
白溝驛宋軍東路軍大營里,原本就對出兵伐遼有異議的都統制種師道吃了一個敗仗后,就起了退兵的心思。m.biqikμ.nět
但是耶律大石軍就在近旁,種師道不敢輕舉妄動。于是,種師道指望著辛興宗的西路軍能夠前來與自己會軍。兩軍合兵一處之后,兵力遠勝過耶律大石,屆時或可進退自如,安全撤軍了。
然而,種師道苦等了一日,卻等來了辛興宗的西路軍為遼國蕭干所敗的消息。
聽說西軍辛興宗也戰敗了,種師道坐不住了,立即在中軍大帳中召集眾將,合議西軍接下來該如何行動。種師道之意,就是詢問諸將,是否應該撤回雄州保存實力,從長計議。
合議中,西軍大部分將領都認為宋軍幾戰皆敗北,由此可知遼軍的戰斗力依然十分強勁,過去對于燕京遼軍的情報有誤。如今遼軍士氣正旺,不易取勝,還是先撤退回雄州防守比較穩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