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詵乘機越眾而出,對太尉童貫請命道:“太尉,遼國天祚帝失蹤,耶律淳謀朝篡位,燕京軍民正是人心惶惶,分崩離析之時。
太尉提十萬雄兵來此,殘遼的燕京指日可下,豈可為一些軍中懦夫沮了大軍士氣!
和詵不才,愿領雄州軍為太尉開道架橋,直撲那燕京城下!”
“好!和知府不愧是將門虎子,有乃父之風!
軍中若是人人皆如和知府一般奮勇敢戰,何愁契丹不滅?燕云之地不能復歸?
本太尉決定,以和知府為全軍副都統制,楊可世為前軍統制,你二人領兵直趨白溝,伺機破敵!
請種老將軍坐鎮后軍,接應和、楊二位將軍作戰。
楊可世,你素以敢戰聞名,今次可敢與和知府一道摧破強敵?”
童貫對和詵大加贊賞,立即授予他軍權。同時,童貫也沒有放棄重用自己的親信愛將楊可世。m.biqikμ.nět
“末將領命!愿為太尉領軍破敵,雖萬死不辭!”
楊可世也不是真傻,急忙表態求戰。
楊可世明白,身為太尉的愛將,此番再不響應太尉的指令,自己的下場可是會比明著唱反調的種師道更慘。
太尉童貫一而決,將立功心切的和詵抬舉為種師道的副手,再以自己的親信楊可世為前軍統制,讓他二人領兵出戰,實際上已經是架空了名義上的都統制種師道。
你種師道不愿領兵出戰,自有愿意領兵出戰之人!既然如此,你就掛一個都統制的名,為大軍管好后勤接應之事吧!
見種師道有被架空之勢,他的兄弟種師中臉上變了顏色。
種師道卻是淡然一笑,對著種師中悄悄搖了搖頭,要他泰然處之。
諸將見到這一幕,各懷心事,緘口不。
雄州宣撫司衙門里的首次軍議,就這般草草結束了。
在太尉童貫的分派下,宋軍東西兩軍開赴宋遼邊境線,欲耀武揚威,對遼國燕京小朝廷進行武力恫嚇。
然而宋軍的騎兵在邊境線上四處張貼榜文,卻不見一個燕地漢人前來投奔。河對岸的燕人見了宋軍,都是罵聲一片。
此時,在遼國的南京析津府里,遼國的秘書郎王介儒和秘書郎都官員外郎王仲孫二人正在代表遼國接待宋使馬擴。
王介儒正在對馬擴述說,為何燕地漢人不愿棄遼歸宋。
王介儒說道:“兩朝太平已久,戴白之老,不識兵革,今一旦見此兇危之事,寧不惻愴?
南朝每謂燕人思漢,殊不思自割屬契丹已近二百年,豈無君臣父子之情?
燕人久屬大遼,各安鄉土。貴朝以兵撓之,決皆死戰,于兩地生靈非便。”
王仲孫也說道:“諺語有之:一馬不備二鞍,一女不嫁二夫,為人臣豈事二主?燕中士大夫,豈不念此?”
秘書郎王介儒和秘書郎都官員外郎王仲孫二人這番論,向馬擴明確表達了幽云漢人不愿舍遼投宋的態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