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約之后,不可與契丹講和,此三也。
西京管下,為恐妨收捉遼國皇帝阿適道路,所有蔚、應、朔三州,最近于南界,將來舉兵,南軍欲先取此三州,其余西京、歸化、奉圣等州,候拿了阿適回日然后交割,四也。
兩國方以義理通好,將來本朝取了燕京,卻要系官錢物,此無義理,可便除去,五也。
事定之后,當于榆關之東置榷場,六也。”
趙良嗣在與完顏粘沒喝討論具體細節時,又在處心積慮地要占得一些便宜。
為了防止金軍搶先攻下燕京城,趙良嗣要金軍不得越過燕京以北的古北口、松亭關一線和平州東邊的榆關。雖然完顏阿骨打已經承諾即使是金軍攻下燕京,也會送給宋國,但趙良嗣還是力圖讓宋軍占領燕京全境。
古北口位于遼國中京道北安州境內,是通往燕京檀州的要道關口。松亭關位于遼國中京道澤州境內,是通往平州的古盧龍道上的重要關口。榆關則是在平州以東,位于平州和遼國中京道潤州的交接處。這三個關口都在燕京地區以外,遼國中京道境內。
趙良嗣要求金軍不得越過古北口、松亭關和榆關,就是想將金軍限制在遼國中京道,為宋軍收復燕京全境創造條件。
并且,榆關在平州之東,趙良嗣屢以榆關為,又是金軍不能越境,又是戰后宋金兩國于榆關之東置榷場進行邊境貿易,其意圖是混淆耳目,欲造成宋軍占據平州和營州二州的既定事實,為將來通過談判要回二州預作籌謀。
與此同時,趙良嗣又提出兩國共同伐遼時,宋軍要先出兵占領遼國西京道的蔚、應、朔三州。
須知遼國西京道除了西京大同府,轄內只有豐州、云內州、奉圣州、蔚州、應州、朔州這六個大的節度州和寧邊、東勝兩個刺史州。
豐州、云內州、寧邊州、東勝州這四州是在長城之北。大同府和奉圣州南北橫跨長城,大同府在長城南北各占一半,而奉圣州的大部分轄區是在長城以北。
也就是說,遼國西京道地區只有蔚、應、朔三州是完全在長城以南。趙良嗣提出宋軍先占領這三州,也是為了在戰后與金國商議西京道的歸屬時,能夠至少以長城為界,劃分兩國的國境。
大宋朝廷,道君皇帝宋徽宗君臣日思夜想的,也是收回長城以南的漢家土地。所以,出身遼國燕京,熟悉燕云地理的趙良嗣殫精竭慮地苦思一番后,向完顏粘沒喝提出了這些細致的要求。
在趙良嗣想來,金國若他之,則大宋必可如愿占據遼國長城以南的土地。sm.Ъiqiku.Πet
3.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