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梁淮河,月照花林,光搖銀海,燈火輝煌。
為了慶祝李稚的升遷,趙慎在梁淮河岸邊的廣玉樓擺宴慶祝,飛書命周郡縣的雍州系武將連夜入京,又請來所有在京的皇族宗親,連宮中的皇帝也下令賜了玉盤與牲賞,這手筆一出即轟動了整個盛京城,許多百姓也聞聲前去看熱鬧,晚間的飛檐高樓中,皇宮教樂司的藍衣樂師坐了十四行,琵琶提弦,鼓瑟吹笙。
百姓們私下直,已經許多年沒有見過這樣的陣仗了。
趙慎舉辦這場宴會除了高聲求賢的用意外,另有兩層目的,一是將李稚介紹給自己人,二是威懾其他朝中士族,他等不及細水長流,要為李稚鋪出一條青云大道。
許多士族高門也收到了請帖,一看趙慎那請柬上的意思,不去不行,也只能惴惴地去湊了個熱鬧,結果到了一看,廣玉樓已經坐不下了,坐席擺到了秦淮河邊,連著一整條河的通明畫舫。盛京官員們下了馬車后面面相覷,這是請了多少人啊?他怕不是把整個京畿的王公貴族、文武大臣全叫來了?
眾人到齊半天了,趙慎自己卻是姍姍來遲,他身上的傷本就沒好全,馬車行到半路,忽然又開始流血,李稚急忙叫停車,喊了大夫過來,勸趙慎說要不今晚別去了,趙慎自然沒答應,對李稚笑道:“人已經齊了,都在等著你我,怎么能不去?”李稚也無話可說,只能陪著他歇了會兒,等傷口重新處理了,兩人如約來到了廣玉樓。
趙慎雖說身上帶傷,一下馬車,臉上卻不顯半點虛弱之色,一身朱紅燦照著燭光尤顯得盛氣凌人、不怒自威,他輕拍了下李稚的肩,抬腿往樓中大步走去。珠簾被挑卷起來,聲音瞬間靜了下去,李稚跟在趙慎的身側,也走進去,眾人抬頭看清那張臉,在座至少有一大半的人表情一愣。
按梁朝官員調動的規矩,眾人只知新任大理寺少卿定下來了,且是趙慎親自指定,但具體是誰,除了三省內部的高官,其他人并沒有收到確切的消息,照理說能夠輕易打聽出來,但奇怪的是,這次的人選卻格外神秘,尚書臺的知情人對此全都諱莫如深,問就是不清楚,一副不敢惹火上身的樣子。
直到這一刻,在座的人才明白尚書臺為何會三緘其口,竟然是他。李稚并不是籍籍無名之輩,當初賀陵收他一個寒門弟子為學生,這事在京師引起了不小轟動,加上汪循之死,他站出來指認趙慎,一時被盛贊為后生無畏,再往后來他在謝府當差,跟在謝珩身邊進出謝府,清涼臺誰不知道他是謝家一手栽培出來的心腹?δ.Ъiqiku.nēt
趙慎行事向來無忌,他胡亂點誰做大理寺少卿,士族都不會覺得意外,卻唯獨絕沒想到會是李稚,這一出該叫什么啊?背主求榮?難怪尚書臺不敢胡說,這是往謝府的臉上打啊。國子監掌司杜峻看見那道熟悉的身影,乍一眼差點沒敢認,少年穿著身鮮紅色的圓領衫,珠簾一卷,他迎面走進來,明明是熟悉的面孔,換了身衣服卻好似換了個人一樣,跟在趙慎身后半步處,漆黑的一雙眼,沉默安靜。
和趙慎那身璀璨耀眼到整個世界都黯然失色的紅不一樣,他那身正紅色像是在安靜地燃燒,是暗潮洶涌,趙慎第一眼看見李稚這身衣裳,就意識到他確實太適合正紅色,野心藏在黑色的雙眼中,少年坐在山巔靜看疾風勁草,山登絕頂我為峰,這是一種無可復制的少年氣質,他生來流淌著趙氏的鮮血,要擁著一身榮光。
趙慎落座后,見所有人都望著李稚,介紹道:“這位是陛下欽點的大理寺少卿,年少有為,少府高才,與我交談甚歡,互相引為知己,我今日特意在廣玉樓舉宴為他慶祝高遷之喜,只愿祝他將來平登青云、前程似錦。”又看向右手旁那一排不敢出聲的大理寺官員,“往后我這位好友還需仰仗大理寺諸卿多照顧些。”
大理寺卿朱春芳已全然呆了,他作為大理寺的最高長官,昨晚深夜還在派人四處打聽新上任的大理寺少卿到底是誰,卻一直沒有收到確切的消息,他當時就跟妻子說,這事情恐怕不妙。他傾軋朝堂三十余載,也算是歷經大風大浪,來赴宴前他做了最壞的打算,趙慎哪怕是當堂牽條狗來羞辱他,他也要寵辱不驚地夸一夸那條狗是怎樣眉清目秀,然而此時此刻,他卻是目瞪口呆,渾身如墜冰窟,半點聲音也發不出來。
他周圍那圈同僚也是和他一模一樣的表情,如果說其他官員只是震驚錯愕,那大理寺官員這邊則仿佛是個個遭了晴天霹靂,這要他們如何祝賀?不開口勢必要得罪趙慎,一旦開口祝賀李稚高遷,豈不是等同于羞辱謝府?這么個身份的人,放在了大理寺,這要他們將來如何與他共事?來之前怕趙慎牽條狗過來,如今倒覺得,這還不如換條狗。
朱春芳真是被嚇著了,趙慎坐在上面盯著,他引以為傲的應變本事忘了個一干二凈,不作聲地坐在原地,還是李稚自己抬手倒了酒,走上前去對著他道:“朱大人,今后還仰望您多照拂。”
朱春芳半晌才點了頭,“自然,自然的。”
李稚漆黑的眼睛看著他,一抬手喝了酒,轉身往座上走,朱春芳暗自松了一口氣,手心發潮捏不住酒杯,他這才發現自己已經出了一身的汗。
在座諸大臣神態各異,唯有那一撥雍州系的武將渾身輕松笑晏晏,甚至還有人閑笑了起來,頗有鷹犬風度,他們紛紛起身走上前來祝酒,為首的那雍州參將道:“古來良禽擇木而棲,這是老祖宗說的大道理,雍州驍騎營孫繆恭賀大人高遷,莽撞武夫肚子里也沒墨水,只祝大人能夠心想事成,步步高升!”說完一口喝完了酒。
趙慎扭頭望向李稚,李稚重新端起斟滿了酒的杯盞,遙對著那群武將一抬手,“多謝。”他仰頭將酒一飲而盡,趙慎見狀抬起手擱放在了李稚的肩膀上,對著他笑了下。在座的清涼臺官員見狀神色又是一番變幻,有人自始至終沒有出過半聲,一旁大理寺的官員滿臉如喪考妣還要強顏歡笑,只生怕這表態不夠真實,會得罪了哪一方。
“諸位大人,是這酒不好喝,還是這菜不好吃,你們看上去為何如此的……猙獰?”那名叫孫繆的參將直不諱,引得一群人笑起來,連孫繆自己都被說笑了,他這話音剛落,那群三省高官的表情微微尷尬,而朱春芳的表情確實更扭曲了幾分。
盡管士族那邊捧不起場,但廣玉樓中卻依舊熱鬧非凡,十三行樂師演奏著古調破陣曲,絲竹弦聲響徹朱樓,飄出窗外,隨著淮河水往外流淌,那樂聲很有一番風起長林、滄海橫流的意境,少年憑云而上,破九萬里長空,直取天下先。趙慎有意按著李稚的肩膀,陪著他聽著這波瀾壯闊的樂聲。這群來赴宴的人雖非雍州嫡系,卻也是廣陽王府一派的忠誠黨羽,紛紛對趙慎表起了忠心,加之在座的皇室宗親很是捧場,圍著李稚的逢迎聲沒有停下來過,勸酒自然也沒有停歇過。
正紅色的袖子搭著額頭,喝了一陣后,李稚低下頭,他笑了下。座中有人不停起哄道,他該對趙慎敬酒,李稚心知這是有人想要看他的表態,他直起身,步下臺階,面對著趙慎站定,趙慎不知道他想要做什么,于是換了個姿勢躺坐著,一雙眼睛靜靜地望著他。sm.Ъiqiku.Πet
趙慎是皇族,臣子對他照例該行跪禮,李稚抬手撈起衣擺,單手按著膝蓋,對著趙慎跪下,“承蒙世子提攜,卑職李稚,愿為世子效犬馬之勞。”
所有人聞聲都看向李稚,唯有蕭皓看向了趙慎,案前琉璃燈盞散出的金色燭光披罩著趙慎渾身,將那張沒什么血色的臉也照得幽幽發光,漆黑的眼睛像是被點亮了,他注視著李稚,正想說話,卻又停下來,他用眼神示意李稚起身,轉而懶洋洋笑道:“謝小公子,此番是不請自來啊?”
李稚聞聲回頭看去,一道熟悉身影闖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