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紅英和趙浩然是在第二天傍晚回到村里的。
同樣的道理,她和浩然都被打了。
“媽,這是什么風俗啊,打得人生疼。”浩然穿得薄,羅二嬸用的枝條打,雖然是輕輕的打一下做一個樣子,但是她是長年累月干起農活的人,手上有的是勁道,連抽幾下,把浩然的胳膊都打起了紅印子:“我要是不看在爺爺的份上,我都想罵那個人了。”
他不挨打好多年了,突然間給來了這么一下子,那火氣蹭蹭的往上直沖。
如果那老婦人再打,自己保不齊就要上前把枝條給折了。
“忍一下,你是替你爸挨的打。”
杜紅英看他皺眉得厲害,就知道這位“少爺”忍得有點辛苦。
一共五個孩子,真正只有趙浩然丟得下手。
帶他回來也是有大作用了。
杜紅英知道他的脾氣,特別是被趙二叔帶到國外教育幾年后整個人的性格就固定了。
那是一點兒虧都不會吃。
打架而已,他怕過誰。
從小到大練的軍體拳,就算爸爸沒有督促,他依然在堅持。
趙家教育出來的孩子就是有這樣的本能:選擇了的事兒就堅持下去,總歸會有收獲的,他們沒有德智體美勞樣樣發展,但是每一個人都有一個擅長的方向。
“什么破習慣?”
趙浩然嘴里嘟噥。
杜紅英瞪了他一眼。
“你這次回來是來當孝子的不是來當少爺的,一方一俗,你身為蜀地人居然不懂這些,這次就給你惡補這些禮儀。”
“有些陋習就是封建迷信。”
“閉嘴,老娘讓你回來是讓你幫忙的,不是讓你在這兒逼逼逼。”
杜紅英對這個兒子簡直無語極了,真是半分都不委屈自己。
親媽都喊閉嘴了,趙浩活抿了抿嘴,沒再吭聲。
“紅英回來了”
“嗯,回來了。”
很快,大家都圍了過來,嘰嘰喳喳的說了些什么杜紅英都沒聽見。
她眼里看到的是坐了一張小板凳守在黑棺面前的邱瓊先。
“娘,對不起,我們回來晚了。”
杜紅英看著雙眼紅腫的邱瓊先很心疼。
老兩口的感慨勝過小年輕,突然間就丟下她走了一個,這是剜心的疼啊。
“紅英,你爹她……”
看到杜紅英,邱瓊先就委屈得眼淚直流,雙眼已經紅腫得不成樣子了,怎么勸都勸不停,又哭起來了。
“娘,節哀。”杜紅英輕輕的將邱瓊先拉在懷里拍了拍她的后背。
這個老人好像又矮了不少,還瘦了很多。
當年她嫁給爹時還才五十多歲,這些年,她照顧爹也照顧得很好。
兩人的感情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