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醫生和她的田老師日子過得甜甜蜜蜜的。
平時上班,遇上周末不值班的時候就帶著兒子回鄉下陪老人。
這天傍晚,吃過晚飯夫妻倆準備回縣城了,杜二娃又不見了人影。
“這個娃娃,一回到鄉下就像放羊一樣了,除了吃飯的時候曉得往家里跑外其他時候人影兒都看不見。”
田靜覺得杜二娃就是來磨練她心性的。
真的有一種三天不打上房揭房的無力感。
在縣城里還好,上學讀書放學做作業,做完看看動畫片,有時候去對門找高安福玩一會兒,但是那孩子絕大多數不是在做作業就是在看書,他又覺得無趣得很,就又回來看動畫片。
田靜曾經對兒子看動畫片是有意見的,杜醫生卻說讓他看看吧,讀書蠻辛苦的,換換腦子。
田靜能說啥?
說我高三的學生每天早上六點起床一直上課做作業刷題到深夜又算什么?
“小孩子貪玩兒正常的,他才多大一點兒娃啊,別管得太緊。”杜醫生卻對田靜道:“再說了,這個娃腦子夠使,你不用擔心他的學習。”
在孩子的教育上,杜醫生和田老師是有點不同的。
杜醫生見多了生老病死,在他的眼里,孩子的平安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田老師則是看多了優秀的孩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在她眼里是必然的。
夫妻倆就這個問題上是相互針對,相互討論,相互妥協。
“天快黑了,杜二娃回不回去嘛?”
田靜覺得自己的好脾氣在面對兒子的時候是好不了一點兒。
“別著急,我去找找。”陳冬梅連忙道:“對了,紅兵,我地里的那些菜吃得的你都去砍一些帶回去,省得花錢去買。小靜,廚房的提篼里還有雞蛋鴨蛋,裝點回去吃。”
“娘,蛋就不拿了,上周拿的還沒吃完呢。”田靜道:“菜可以帶一些走。”
“自己種的菜沒打過藥,自己養的雞鴨沒喂過飼料都是喂的谷子玉米,更好吃。”陳冬梅道:“聽你爹說山川村那邊辦了一個養豬場,那些豬都是喂的飼料,說半年就能出欄,這種豬肉肯定不香。”
“它不是一樣的是豬肉?”杜天全道:“你喂一頭豬一年才喂一百多斤不到兩百斤,但人家養豬場用的科學配方的豬飼料,豬催豬得厲害,不到半年就能長到一兩百斤,一年就能喂兩三批肥豬。”
“隨便你信不,反正肯定沒有自己喂的豬肉香。”陳冬梅道:“不信等他們的肥豬出來了你買那肉回來對比一下。”
“行,我關注著那邊的情況,等肥豬出欄了就去買。”杜天全是不信這個邪的,在他眼里搞活經濟才是最重要的,同樣是豬肉,又怎么會有不香的道理。
“那我去砍菜了。”杜紅兵道:“娘,你去看看杜二娃跑哪兒去了。小靜,你等一會兒,莫急。”
“好,知道了。”
每當遇上事的時候,杜紅兵告訴田靜莫急,就這兩個字,能讓她的情緒瞬間穩定下來。
看著男人背著個小背篼拿了一把砍刀去砍菜,田靜嘴角微微翹了起來。
每一次回鄉下,就如鬼子進村一般,什么菜能吃了都裝上一大包帶走,雞蛋鴨蛋,還有雞肉鴨肉什么的,想吃什么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