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烈士陵園下來,杜紅英提議大家就在鎮上飯館里中午飯。
“我們正月初一吃素。”盧芳不好意思道:“老朱他們朱家正月初一也有吃素的習俗。”
“我們杜家也吃素。”陳冬梅道:“一起去飯館吃素面。”
杜紅英……飯館估計從來都沒遇上過這種顧客,呼啦啦來了一群的人,然后人手一碗素面,老板收四毛錢一碗還要被嫌棄貴?
小鎮上的飽館這一天也挺熱鬧的。
很多人逛街,都覺得過年嘛,善待一下自己,逛累了就下館子打個牙祭。
一進飯館門看到不少的人,嘿,還別說,你還真別說,墻上貼著羊肉湯、回鍋肉、炒菜、粉蒸肉大大的招牌,結果幾乎都是人手一碗素面。
“幾位?吃點啥,有炒菜蒸菜羊肉湯。”
老板娘熱情的招呼。
“我們吃素,有沒有不沾豬油的菜,沒有的話,我們可能只能吃一碗素面了。”陳冬梅率先開口。
“有有有,不沾豬油的菜嘛,涼拌折耳根、油酥花生、豆腐煎二面黃、炒青菜、涼拌蘿卜絲……”老板娘報出了一長串的菜名:“你放心,我知道我們這一方的習俗,正月初一吃素,炒菜的鍋兒和菜刀菜板都是單獨的,不得沾一點豬油。炒菜的青油都是新開的……”
“坐哪兒,這個位置嘛,寬敞。”
“有沒有大的雅間?”
杜紅英看大廳里坐了不少的人,還有人和老爹打招呼,他忙著和人家說過年好閑聊都搞不贏,還是雅間更安靜,能好好的聊聊天。
“有有有,二樓有雅間。”
老板娘絲毫不因為這一群人吃素就不熱情招呼。
杜天全夫妻倆她是認得的,高安福這小子就是供銷社旁邊高家的小孫子,還有那個老頭,多年前烈士陵園塑陶塑像的那個人,本事大得很,說是陶廠的什么技術總管。
更不要說旁邊站著的還有中醫院的杜醫生、田老師了,那位牽著杜二娃的女子,肯定就是通安村那位嫁了部隊當官的杜紅英,這一群人,除了幾個娃子外,哪一個都不簡單。
她眼睛尖得很,知道這群人這一頓吃素,但都不是吃素的人!
二樓雅間坐下,老板娘一邊摻茶一邊問吃什么。
“老板娘,您看我們這一大桌子的人,有什么素菜素食你都看著端上來吧,只要不沾油就行。”杜紅英想起來了:“還有這群娃娃,你啥不沾豬油的小吃也端上來一些。”
“有有有,有紅糖糍粑,有紅桔白糖豬兒粑,還有白糖芝麻包子,要吃哪樣?”
“小孩子不做選擇,三樣都要,我們都要吃。”杜二娃早就餓了:“老板娘,快端上來吧。”
“杜二娃,你能不能斯文點。”田靜沒眼看了!
她堂堂田老師,語文教學頂呱呱,學生們都是乖娃娃,結果自己的娃……想她桃李滿天下自家就結了一個苦瓜!
這瓜苦還是她想方設法用刀架脖子保下來的。
一想到過往經歷,田靜強壓下心中的怒火,告訴自己:親生的親生的,我的要求不要太高!
“媽,裝斯文干啥,天大地大吃飯最大。”老板娘端上來了三樣小吃,杜二娃連忙喊:‘爺爺奶奶,朱二公朱二婆,請噢,我就不客氣了哈。”
反正他是請了老人們先的,筷子都沒拿,直接上手就抓起了一個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