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上,從火神廟后面到烈士陵園的路修得挺寬的,有一個人專門打掃,到處干凈整潔。
后山墳壩里上墳的人也很多。
杜紅英和杜二娃走在前面,突然聽到后面老爹喊她。
“紅英,你快看看這是哪個?”
杜紅英轉身后頭看,驚喜不已。
“朱二叔,朱二嬸。”
“紅英,你好久回來的。”朱衛全都沒想到在這兒能遇上杜紅英,高興得很:“紅英,你看,我兒子朱興盛。興盛,快,叫杜姐姐。”
“真好,真好。”杜紅英當年知道盧芳懷上了生了一個兒子,一轉眼,這孩子都長這么大了。連忙從包里摸出一個厚紅包:“來,弟弟,你應該是我最小的弟弟了,這是姐姐給你的過年紅包。”
“不要給不要給。”盧芳連忙攔住她的手:“哪能見面就給錢的道理。”
“嬸子。”說真,盧芳挺年輕的,叫一聲嬸子是因為輩份所管:“我是當大姐姐的,這個紅包理應給。咦,你家那個妹妹怎么沒來?”
杜紅英指的是當年盧芳帶過來的那個女兒。
“她回去給她爸上墳去了。”盧芳小聲道:“那家人不高興我再嫁,不準我再進他的家門,他以為我好稀罕似的,我才不去呢。”
“對,不讓去就不去,咱們好好過日子。”這又是一個苦命的女人,不過她遇上了朱衛全,兩人也投緣,看看現在夫妻多恩愛。
雖然朱衛全比她大了不少,但是當年的帥大叔現在依然還有幾分年輕時的風采。
杜紅英又從包里拿了一個出來:“這個紅包是給家里的妹妹的。”
“不能要不能要,紅英,你太客氣了,這樣搞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嬸子,咱們是一家人,不說兩家話。”杜紅英道:“我把朱二叔當自己的親叔叔一樣敬著,您就是我親二嬸,他們也是我親親的弟弟妹妹。”
“你呀,老朱都給我說了很多,說當年幸好遇上了你,要不然他都不知道還在哪里流浪。”盧芳最早是被杜紅英請去照顧朱衛全的,后來結為了一家人,兩口子也就不再有秘密了:“真是太感謝你了。”
“嬸子,不客氣,走吧,我們上山。”
“好好好,上山去給大哥他們拜年。”
杜紅英他們到烈士墓前時,就看到燒了不少的紙錢,墓前還有供果、糖和酒杯。
“這些鄉親真是太好了。”
朱衛全老家沒有正月初一上墳的習俗,是在這兒來以后才知道的,從此以后也是年年初一清明中元節和大哥生日的時候來上墳。
“每年過年清明中元節,鄉親們上墳的時候都會給我哥他們燒紙,我從來不知道這些鄉親姓什名誰。”
“我們不知道是不知道鄉親們姓什名誰,但是鄉親們知道朱大伯、唐大伯、張大伯和藍阿姨他們是烈士,他們也沒有忘記我娘。”杜紅英看到周貴青的墳前也有這些祭品也很感動:“這些先輩為新中國付出了生命,鄉親們也沒忘記他們。愛是相互的!”
是啊,愛是相互的。
撕紙錢,點香燭,每一個墳頭上都砸一張紙錢。
“媽媽,我是您兒媳杜紅英,您兒子志遠有任務沒回來,您孫子孫女都在京城趙家……”
“媽,您在下面和外公團圓了吧,媽,您和外公都要保佑我們一家平平安安,順順利利,多多發財。”
不得不說,祭祖拜先人是一個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