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昭十五年歲末的風波,在后來的《大梁禮制考》《京畿野史》中,被列為禮制爭議之首,成為了后世討論君權與禮制邊界的重要依據。
皇帝欲以“敬懿”為號,將庶人李玉姝以公主之禮風光葬入妃陵,與生母同穴。
消息一出,朝野嘩然。
公主作為皇帝的女兒,身份固然尊貴,但屬于“外嫁”之女,即使未出嫁或是嫁而和離,按禮制,都不可進入皇陵安葬,何況是帶罪之身?
崇昭帝此舉,要維護的早已不再是一個罪女的哀榮,而是他搖搖欲墜的帝王權威。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靖遠侯顧瞻,這位素來低調的老牌勛貴,竟頭一個上了折子,站出來直面君威。
“陛下!平樂公主生前獲罪,被廢黜封號,已貶為庶人,豈可再以公主規制下葬?僭越禮制,國法祖訓何在?”
“公主挾持親生骨肉,逼脅朝廷命官,罪證確鑿,天下共見……若得風光大葬,非但不能彰顯天家恩德,反令社稷蒙羞,惹萬民非議啊。”
“請陛下三思!”
“陛下!此例萬不可開——”
他跪在紫宸殿外,雪落滿肩,一字一句地痛斥李玉姝生前穢行,要求皇帝收回成命。在他的帶領下,一干勛貴和清流重臣,紛紛上書反對。
上京的學子們在國子監門前,舉著“守禮制,安民心”的木牌集體請愿。
官的奏折更是雪片一般飛入紫宸殿。
幾位御史臺的老人,更是以頭叩地,辭激烈。
然而,病榻之上的崇昭帝卻像是鐵了心,死死咬著不肯松口。
好似這不是平樂的葬禮,是他與太子較量的戰場。
他對著跪地的臣子,大聲斥責。
“爾等是要逼死朕嗎?毫無人臣之禮!”
“尋常百姓家尚有舐犢之情,爾等就不能體恤朕喪女之痛?”
紫宸殿內,君臣為一場荒唐葬禮僵持不下。
崇昭帝大為光火。
身為皇帝,旨意竟出不了宮門。
大權旁落的憤怒,令他幾乎失了理智。
當即讓人召來李肇,劈頭蓋臉便是質問。
“你皇姐的后事,朕要好好辦,要讓她入皇陵,跟她的母妃葬在一起,你如何看?”
李肇立于御榻前,微一皺眉。
“父皇,按祖制,公主不能入皇陵。”
崇昭帝冷笑一聲,“朕是皇帝,朕的話,就是規矩。你們是不是以為朕病了,就管不了事了?這大梁的江山,還是朕的!”
“父皇說的是。”李肇語氣平靜,“江山是父皇的,但禮法卻是天下人的。父皇不可因一己私情,罔顧法度,寒了天下臣民的心。”
崇昭帝瞇起眼打量他。
“太子,你如今……連朕這點心意,都不肯成全嗎?”
李肇拱手一禮,目光清正地抬頭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