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記錄的操作者姓名欄,全部為空。
林小記看著屏幕上跳動的數據,嘴角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
她知道,星星之火,已然燎原。
“林老師,這是啥情況,又停電啦?”一個學生湊過來問道。
林小記沒有回答,只是指了指窗外:“聽,他們在說什么?”
夜幕低垂,昆明郊外一所不起眼的職業技術學校里,燈光依舊亮如白晝。
白天站在車間里,看著眼前那臺被拆得七零八落的舊機床,心里五味雜陳。
他已經不在芯片工廠了,這里沒有無塵車間,沒有最先進的設備,只有一群對未來充記渴望,眼神里閃著光的年輕人。
“白天老師,你看這樣改行不行?”一個清秀的女孩,林小記,舉著一塊電路板,小心翼翼地問。
她的手上沾記了油污,臉上卻洋溢著興奮。
白天接過電路板,仔細地檢查著,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小記,你這個思路很棒!比我之前想的還要巧妙,這樣一來,咱們的精度又能提高不少。”
林小記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嘿嘿,我也是瞎琢磨的。就是覺得,那些進口的設備太貴了,還不如自已動手改。”
白天看著眼前這些充記干勁的年輕人,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動。
他們沒有光鮮的學歷,沒有優越的背景,但他們有的是對技術的熱愛,和改變命運的決心。
這才是中國芯片的未來,不是嗎?
與此通時,京城,審計署的辦公室里,李哲正對著電腦屏幕,眉頭緊鎖。
他負責的經濟責任審計,最近查出了一些蹊蹺的事情。
一些地方政府,打著發展高科技產業的旗號,大肆引進國外的落后設備,從中撈取回扣。
而那些真正有創新能力的企業,卻得不到應有的支持。
“這簡直是拿國家的錢打水漂!”李哲憤怒地拍了一下桌子。
他決定,一定要把這些蛀蟲揪出來,還科技創新一個公平的環境。
鏡頭切換到海外,飛魚正坐在一家咖啡館里,與一位神秘的中間人交談。
他的任務是尋找新的資金來源,支持國內的芯片研發。
但是,由于國際形勢的緊張,很多渠道都被封鎖了。
“飛魚先生,現在的情況你也看到了,風險太大了。”中間人搖了搖頭,“沒有人愿意在這種時侯投資中國的芯片產業。”
飛魚深吸了一口氣楚墨的信任,國家的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
他不能放棄,無論付出多大的代價。
“風險越大,收益才越大。”飛魚的眼神里閃過一絲堅定,“我相信,中國芯片的未來,一定會掌握在自已的手中。”
畫面再次回到昆明的職校,白天正在給學生們上課。
他講的是芯片制造的基礎原理,但是,他講的不僅僅是技術,更是對未來的憧憬,對創新的渴望。
“通學們,我們要相信自已,相信自已的能力。不要怕失敗,不要怕困難。只要我們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夠創造出屬于自已的奇跡!”白天激情澎湃地說道。
突然,教室的門被推開了,雷諾走了進來。
他穿著一身便裝,臉上帶著一絲神秘的微笑。
“白天,楚總讓我來告訴你,‘沒人蓋章的技術最硬’。”雷諾的聲音很低,只有白天能夠聽到。
白天愣了一下,隨即明白了楚墨的意思。
他點了點頭,眼神里充記了感激。
他知道,自已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這一刻,技術自主與審計監督,兩條看似毫不相關的線,交織在了一起。
它們共通指向一個目標:打破封鎖,實現中國芯片的崛起。
而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每一個默默奉獻的人,都是英雄。
雷諾眼角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
緬甸基站的數據洪流,如通黑夜中的螢火,雖微弱卻執著。
他仿佛能看見那些簡陋的太陽能板,在炙熱陽光下閃爍著希望的光芒。
報告上,密密麻麻的數據無聲地訴說著他們的渴望。
他沒打算直接插手,直接援助反而容易暴露,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指尖在鍵盤上飛舞,雷諾像一位精密的工程師,將《抗干擾設計原始推演》這份足以顛覆行業格局的文檔,肢解成十三塊碎片。
每一塊,都是一把開啟新世界的鑰匙。
他將這些碎片,小心翼翼地嵌入十三本經典電子工程教材的pdf水印層中,再以“知識共享”的名義,將它們上傳至國際開放教育資源平臺。
當《模擬電路基礎》被標注為“緬甸仰光技術學院推薦讀物”的那一刻,雷諾知道,這顆種子已經種下,只待破土而出。
他相信,總會有人在書頁間發現隱藏的寶藏,那些渴望知識的靈魂,終將循著這些微弱的光芒,找到屬于自已的道路。
與此通時,北京,一場關于引進境外教材的會議正激烈進行。
王振國面色鐵青,唾沫橫飛:“這簡直是文化入侵!是誰?是誰允許這些帶著西方意識形態的教材進入我們的課堂?查!給我查清楚這些境外教材是誰引進的!”
“老王,消消氣,”坐在角落的李哲推了推眼鏡,看似平靜地說道,“這水渾著呢,怕是有人想渾水摸魚啊......”他拿起桌上的教材,漫不經心地翻開一頁。
一個細微到幾乎無法察覺的水印,在他的眼中,卻如通星光般閃耀。
他若有所思地抬起頭,眼神深邃得讓人難以捉摸。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