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里已經不是董家書齋,而是換了一個更高更大更上的名字。
董仙祠。
還沒到董仙祠,趙時晴便從迎面而來的路人身上聞到了香火味,不用問,這些人都是去過董仙祠的。
“上次我來董仙祠拜了之后,你們猜怎么著?我家那只早就不下蛋,準備宰了煲湯的老母雞忽然下起蛋來,而且還都是雙黃蛋!你們說,這是不是董仙顯靈?”
“對,就是董仙顯靈,還有我鄰居家二姑親家的表叔的小姨子,成親七八年都沒有開懷,拜過董仙之后,就懷上了,而且還是雙胎。”
趙時晴幾個聽得心馳神往,恨不能立刻就跪在董仙腳下拜上幾拜。
泥鰍:“我想變白,像白面饅頭那么白。”
凌波:“我想長高一點點,一點點就行。”
沈望星:“我要變得更聰明!”
趙時晴:“我要請董仙老爺保佑我外公身體健康長命百歲,我大哥早日痊愈,還要保佑我二哥變得機靈一點,姐姐平安順遂,嫁個如意郎君,還要保佑我師父能做出更多的好菜。”
趙時晴看向萬如意:“如意姑姑,你想求什么?”
萬如意怔怔,她發現自己竟然無所求,她不用變白,也不用長高,她也沒有牽掛的親人和朋友。
她想了想:“那就求董仙老爺保佑清靜庵的人全都無災無難。”
趙時晴的嘴角動了動,心想你這愿望董仙老爺肯定不能達成了,依照魏老夫人的行事風格,清靜庵里的那些不知內情的人倒也罷了,頂多就是打發出去,而那位庵主清靜師太,肯定是活不成了。
正在這時,迎面走來兩個婦人,一邊走一邊罵:“該死的老騙子,在董仙祠這樣的地方都敢行騙,董仙老爺就該降道雷懲罰他,讓他遭報應,老婆偷人戴綠帽,替別人養兒子,當一輩子綠毛烏龜!”
詛咒男人戴綠帽,替別人養兒子,對于男人而,沒有比這更惡毒的了。
趙時晴好奇,是什么騙子才能配得上嬸子們如此厚愛?
這個念頭剛起,便聽到凌波說道:“咦,該不會是上次那個老騙子吧?”
對啊,趙時晴也想起來了,她也認識一個老騙子。
過了這么久,她差點就把那個老騙子給忘了。
那老騙子可還欠著她的錢呢,好幾萬兩銀子呢,她的后半輩子就指望這些銀子了。
不過,天底下那么多騙子,誰能肯定這個騙子就是她認識的那個?
但是趙二小姐從不打沒把握的仗,她看向凌波:“凌波,咱們的家底都帶著嗎?”
凌波就是二小姐的手,二小姐的腳,二小姐的錢袋子,二小姐的百寶箱。
她一拍斜挎的小花包:“幾萬兩的欠條,當然要隨身帶著。”
此刻,凌波和她家二小姐的想法是一樣的,她家二小姐是個傻大方,手松得很,所以下半輩子,她跟著二小姐是吃肉還是喝粥,就指望這幾萬兩銀子了。
此時正在庭院里晃著腳曬太陽的甄五多,還不知道他家寶貝大孫女竟然想靠著那不知猴年馬月才能收回來的欠債養老,如果他知道,一定會哭死在廁所里。
趙時晴想著那幾萬兩銀子,頓時精神百倍,腳下生風,幾個人很快便來到董仙祠。
現在的董仙祠,已經看不出曾經是個書齋了,此刻香煙繚繞,隨處可見善男信女,左鄰右舍也不肯放棄這送到家門口的好機會,紛紛做起了小生意。
有賣香的,賣供果的,賣鮮花的,賣小食的,不過,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個算卦攤子,好大一個招牌,上寫“鐵板神算”。
趙時晴也看到了鐵板神算本人,是個閉著眼睛不知是真瞎還是假瞎的瞎子。
剛剛那兩個大嬸口中的老騙子一定就是他吧。
趙時晴嘆了口氣,空歡喜一場,這個瞎子鐵定不是欠她錢的那個。
她問旁邊的大嬸:“嬸子,這個算卦的算得準嗎?”
大嬸是個大嗓門,震的趙時晴耳朵嗡嗡:“你是說王瞎子啊,咱們通安城里誰不認識他啊,他以前在二道門擺攤,現在董仙祠香火多了,他便搬來了董仙祠,別說,他算挺準的,小姑娘別急,等你訂親的時候,你娘就會拿上你的生辰八字來找王瞎子了。”
趙時晴眼睛更亮了,這個王瞎子顯然在通安是有口碑的,剛剛那兩位大嬸說的老騙子應該不是他。
趙時晴四下看看,并沒有看到那個欠債的騙子。
“走,咱們進去拜拜!”趙時晴大手一揮,幾個人請了香,便迫不及待踏進董仙祠。
大家磨拳擦掌,以后能不能變白、長高,變美,更聰明,親人過得好不好,全在今天這一拜了!
知道的是他們來上香,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是來打仗的。
幾人中看上去最正常的就是萬如意了,她做了幾十年比丘尼,雖然僧道有別,可是那從骨子里透出的虔誠,一看就是真心誠意來上香的。
至于另外幾個,算了,十五六歲的半大孩子,還能指望他們什么,沒有上竄下跳已經是他們很懂事了。
董家雖然家境殷實,卻也并非大富之家,院子不大,書齋也只是一座二層小樓,此刻,院子里已經排起長隊,這是要排隊進書齋的。
董家人在此引導,先去功德箱里施功德,趙時晴他們人多,所以施的功德也多,想到很快就能變白變高變聰明,大家爭先恐后往功德箱里塞銀子。
別人塞的都是銅錢,他們塞的都是銀子,是銀子!
董家人眉開眼笑,看他們的目光充滿關愛。
在其他各處的董家人很快接到信號,有幾個有錢的小孩子來了,帶著他們的那個雖然是個成年人,但是看上去呆頭呆腦,不太聰明的樣子。
于是,趙時晴便發現,他們受到了貴賓款待,有人來引路,不用排隊,直上二樓。
二樓就是董仙成仙的地方,也是許愿最靈的地方。
二樓地方更小,正中是三清像,下首一位仙風道骨的書生,正是傳說中的董仙。
知道他們要來上香,出門的時候甄五多每人給了二十兩,但凡有香火的地方,門前都很熱鬧,小孩子們喜歡的吃的玩的全都有。
所以現在,這二十兩就派上了用場,大家挨個許愿,又挨個在董仙旁邊的功德箱里塞銀子,旁邊的董家人眉開眼笑,一個勁地說大吉大利,心想事成。
幾個人許了愿,又在排隊信眾們羨慕的目光里下了二樓,董家人說了,這院子各處都有董仙留下的仙蹤,他們可以到處逛逛。
幾個人便在院子里逛了起來,果然,水井前的牌子上寫著董仙取水處,擺著香案,旁邊有個功德箱。
他們拜拜,然后再往功德箱里塞銀子。
再往前走,是個石凳,旁邊一個牌子,上寫“董仙停憩處”,旁邊放著功德箱,繼續走,是幾個臺階,這里是“董仙回眸處”,旁邊一只功德箱。
他們一路走一路往功德箱里塞銀子,然后便看到前面又有一塊牌子,上寫“董仙如廁處”,旁邊一只功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