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的熱鹽循環很多人不明白,大致可以理解為因為溫度和鹽含量不同導致海洋不同區域的海水的密度不同,而不同密度的海水之間會發生相對流動,從而帶動全球性的熱量循環,簡單的說就是用來平衡全球溫度的。
熱鹽循環的存在可以保證地球兩極到赤道之間的溫度差距不至于大的過于夸張,而在地球歷史上熱鹽循環的崩潰并不是沒有發生過,以夏國有記載的歷史來看,所謂的小冰河期往往就是伴隨熱鹽循環的崩潰而出現的,最近的一次大約是在夏國明帝國時期,甚至有史學家認為,除了朱元璋制定的供養體制以外,冰河期的到來導致糧食大面積減產,也是明帝國最終被取代的重要原因之一。
缺少大海洋流對熱量的調節,兩極地區的溫度將會變得更低,赤道附近的溫度則會更高,明帝國時期的主要區域仍舊是在如今夏國版圖的北方,溫度下降帶來的影響當然是巨大的。但那個時候除了氣溫降低之外,其他環境條件還算可以,所以真正導致人口數量驟減還是因為戰爭。
如今卻不同,國家很擔心接下來的冰河期可能會給人類造成重大的創傷。
很顯然,鄧主任之所以跟周麟提這個事情,無疑就是想從周麟嘴里獲悉將來可能會發生的事情,就連周莉都可以推測出周麟是個重生者,坐擁無數智囊的國家又豈會沒有判斷?只不過是心照不宣罷了。
“所以你才會跟他說即將到來的根本不是兩極分化,而是全球沸騰冰山融化海平面暴漲?”
周麟撇撇嘴,“這種大環境應該不會因為我的存在而出現什么變化,畢竟就算是蝴蝶扇動翅膀引起的一場風暴,也無法改變全球的氣候環境,他們如果能夠早點拿出應對之法也是好的。再說現在打好關系,今后想要交易不是更容易嗎?”四十公斤氘氣雖然單論價值可能不算太貴,可拿著物資也沒地方換啊,難不成去找漂亮國?
即便漂亮國愿意交換,估摸著也不是一種超導材料工藝技術就能換到的,資本主義國家嘛,貪婪程度往往是超出想象的。
“對了,我剛剛抽時間擬了一張物資需求表格。”
全面接收升級技術資料后,像這種物資統計對于周麟來說就跟吃飯喝水一樣不需要過腦子了,所以制作起來也不算麻煩,在超算的幫助下甚至直接口述就能完成,用周莉的話來說就是個讀取數據的過程,毫無技術可。
但是塞滿容量一個t的硬盤數據,還是讓周莉皺起了眉頭。
毫無疑問,無論常威號有多么先進研究團隊有多么給力,這樣海量的材料仍舊不是可以獨立完成的。
只有對外尋求交易,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湊夠需要的原料。
而跟誰交易,怎么交易,這就需要周莉來進行統籌,畢竟大多數時候周麟只是負責主導和保衛工作而不是其他。
“我需要時間分析。”揉了揉額角,周莉一面查看表格大致的內容一面估算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