氘元素其實并不神秘,甚至可以說常見。
自然水中就含有由氘與氧原子結合形成的“重水”,理論上來說只要得到“重水”,將其電解之后就可以得到單純的“氘”氣,這個過程但凡是學過初中化學的都會。
真正的問題還是在于獲得重水。
自然水體中氘的含量大概在0.0125%-0145%之間,通常可以認為五十噸自然水就可以提取出一公斤重水,五十噸水不值錢,值錢的是如何提煉出來。
拿最簡單古老的電解方式來說,想要獲得一公斤重水需要消耗十二萬度左右的電,沒錯,就是十二萬度這么夸張!即便不算設備和原料、人工等費用,光工業用電的電費成本就是十萬往上了。
什么這個、那個礦泉水跟重水一比都要靠邊站!
一公斤純度達到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九的重水理論上可以獲得五分之一也就是兩百克的氘氣,而設計中的來福號空天母艦兩個核聚變反應堆一次加注各需要二十公斤的氘。
除了氘之外,熱核聚變還需要氚。
相比同位素氘而,氚的制備就更麻煩了。
通常來說氚在大自然中是幾乎找不到的,想要量產氚最方便的方式是“打靶”,直接用高能電子流轟擊鋰元素從而獲得純度極高的氚。因為氚的半衰期是12.5年,在可控核聚變沒有步入成熟之前誰也不會大量制備“氚”存放起來,所以按照世界各國公布的數據來看,末世前全世界氚的總量估計不會超過4公斤。
沒看錯,就是四公斤,一袋大米都不到的量。
就這點量對于研究可控核聚變的機構來說都已經是綽綽有余了。
設計中的來福號空天母艦的熱核聚變發動機對氚的需求同樣不高,就像是汽車發動機每次啟動需要一個電動馬達幫助一下,氚在這個遠超人類科技的核聚變發動機中發揮的作用也就是點火,只要發動機開始運轉后,自身就會產生足夠的氚來參與后續的聚變循環,從理論上來說,一個發動機二十公斤的氘氣就夠其滿功率運轉十五年,也不用擔心十五年之后怎么補充氘元素,十五年后是個什么情況誰能說得清楚呢?
經過商議,周麟跟周莉決定還是去跟國家談買賣,反正超導材料這東西國家肯定是感興趣的,即便現在沒功夫進行繼續研究,但哪怕是作為技術儲備,國家也肯定是要的。相比之下技術成熟,隨時可以制備的氘氣就不是那么寶貴了。
所以當科工委的鄧主任在電話里反復確定是一種常溫常壓的超導材料制備工藝后,掛了電話后立馬就向最高領導請示!
“從我們過去的交易來看,應該不會有問題,他們也答應可以先發一部分實驗室視頻和數據供我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