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軍同志說得對!”
一位坐在角落、一直沉默寡的中年干部猛地拍了一下桌子,激動地站了起來。他是計委下屬某研究所的研究員,對國外技術發展有所了解。
“我們不能閉門造車!我研究過國外資料,就比如剛才提到的那個煉化設備,人家一套新裝置,效率是我們的三倍,能耗只有我們的一半!我們靠自己研發,先不說能不能成,光是時間,可能就要十年!十年啊!這期間我們浪費的原料、能源,造成的污染,是天文數字!用這些代價去付點‘利息’,我看都值!”
他引用了具體數據,增強了說服力。
“我同意!”
“不能再抱著老皇歷過日子了!”
有了王新軍和這位研究員帶頭,其他一些內心支持開放、但又懼于政治壓力的干部也紛紛鼓起勇氣發聲。
他們從各個角度補充:
“可以立法嘛!限定投資領域、持股比例,確保主動權在我們手里!”
“談判的時候,必須把技術轉讓、人員培訓作為硬性條款寫進去!”
“可以先搞試點,小范圍嘗試,積累經驗,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
支持改革的聲音一下子形成了聲勢,與保守派針鋒相對,爭論的焦點圍繞著“如何趨利避害”展開具體的討論。
看著討論的問題逐漸被帶偏,有人露出欣慰的笑容,振國這小子,太有意思了。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