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研的行程緊密而充實,看過了僵化的工廠,聽過了工人的心聲,也見識了市場的活力,各種矛盾與希望交織的景象,在每位隨行人員心中都激蕩著不同的回響。
招待所的會議室里,一場關乎未來道路選擇的核心爭論,不可避免地爆發了。
討論的焦點,自然而然地集中到了如何挽救那些陷入困境的老工業企業上。
在分析了設備老化、技術落后、資金匱乏等一系列問題后,一位負責經濟工作的隨行干部,謹慎地提出了一個在當時看來極為大膽的設想:
“......是否可以考慮,在確保主權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吸引和利用一些外資,引進我們急需的先進技術和管理方法,對我們的一些關鍵企業,進行改造升級?這或許是一條加快我們發展步伐的捷徑。”
這個提議,如同在平靜的湖面投下了一塊巨石!
話音剛落,一位頭發梳理得一絲不茍、面容嚴肅的陳部長,猛地放下了手中的茶杯,發出“磕”的一聲脆響。
他臉色漲紅,情緒激動,幾乎是立刻反駁:
“我反對!這個想法非常危險!”他的聲音洪亮,帶著不容置疑的堅決,“引進外資?這豈不是等于把帝國主義的經濟勢力重新請回來?這和舊社會的‘租界’、‘買辦’有什么區別?同志們,我們不能忘記歷史教訓啊!”
他環視會場,目光炯炯:
“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這是我們立國的根本!依靠外人,終究是靠不住的!這會腐蝕我們的干部,擾亂我們的市場,最終會動搖我們的社會主義根基!主權問題,是絕對不能拿來交易的!”
“陳部長說得對!”另一位戴著深度眼鏡,理論家氣質的干部立刻附和,他扶了扶眼鏡,引經據典,“列寧同志早就說過,帝國主義就是資本輸出。他們帶來的不僅是資本和技術,更是資本主義的那一套價值觀和生活方式!這是‘糖衣炮彈’!我們一旦打開這個口子,后果不堪設想!這不僅僅是經濟問題,更是嚴肅的政治問題,是路線問題!”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