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子”!
這個比喻,形象而大膽!它暗示著對僵化體制的突破。
“可是,這會不會沖擊國營經濟?助長投機倒把思想?”一位干部忍不住質疑,這是當時最為普遍的擔憂。
王新軍轉向那位干部,態度恭敬但觀點鮮明:
“領導,國營經濟如果東西好、價格公道、服務方便,怎么會怕沖擊呢?競爭一下,對國營經濟也是個促進嘛。至于投機倒把......”
他看向窗外那已然空蕩的市場,仿佛還能看到那個老農和編筐大娘的身影,“他們靠自己的勞動和產品賺錢,改善生活,這應該算是社會主義勞動的補充,是好事。真正要打擊的,是那些囤積居奇、擾亂市場的奸商,而不是這些自食其力、想跑都跑不掉的勞動者。”
他的話語條理清晰,既肯定了市場的活力,又沒有完全否定計劃和國營經濟的作用,同時區分了正當經營與非法投機,分寸拿捏得恰到好處。
老人靜靜地聽著,臉上看不出明顯的喜怒。
他沒有立刻表態,而是重新將目光投向那片頃刻間從喧囂復歸死寂,卻又在無形中散發著頑強生命力的地方,看了很久。
他轉過身,對隨行的干部們,也像是自自語地說道:
“看來,我們的經濟,不能只有一個頻道,一個調子。”
他邁步向車隊走去,留下的話在秋風中飄散,卻重重地敲在每個人的心上:
“死水養不了活魚。有些口子,該開,還得開。讓實踐去檢驗嘛。”
有了這句話,市革委會的主任偷偷抹了把額頭上的冷汗,長長吁了口氣,貌似,他不用摘帽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