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東從上到下細細看著這個**的單子,忽然眼神一凝,他居然看到了趙行德曾經化名寫“禿筆翁”的兩個話本赫然也列在單子上,評語是語怪力亂神,且誨yin誨盜,敗壞世風。陳東嘆了口氣,提起筆來,將這兩本書從禮部單子上勾掉了。禁毀書籍這件事本身,他也無法阻止。他沉吟了片刻,又將所謂“詆毀孔孟”、“誨yin誨盜”和“權奸”的文章勾掉了一大半。
“少陽,你這是做什么?鄧素吃驚道,“你可知道,外間的非議?”
“就是蔡京、李邦彥執政時,禁毀書籍也沒有這般厲害,不可因人廢。”陳東臉色微凜,沉聲道,“外間雖然氣勢洶洶,但總是隨波逐流者多。禁毀書籍之事,做得多了,就會讓我大宋人成為愚弱之種族,貽害后世無窮。總歸是不得已而為之。你我身在廟堂,就要擔起責任來,不能聽之任之,讓這些人恣無忌憚,做得太過了。”
“可是”鄧素遲疑了片刻,搖頭嘆道,“既然要擔責任,就讓我禮部來擔吧。”
陳東點點頭,合上文書。丞相日理萬機,不能時時都管。本來審定**的事,是禮部的職責,丞相只是圈閱而已,但是,陳東卻直接插手了。在學政聯名彈劾丞相后,鄧素利用禮部的程序,以各個州縣學學政剛剛從鄂州回去,不便立刻再赴鄂州,設法將公議的時間拖后一年,此后岳飛收復大名府,陳東的威望一下子有上去了。此后,陳東和鄧素已經成為事實上的盟友,所以,鄧素才不惜自損清名,主動為陳東分謗。
“守一,”陳東嘆了口氣,低聲道,“不知怎地,最近,我常常想起明煥,還有其他人。當年我們不惜身敗名裂,甚至斷頭灑血,總是想讓大宋比過去更好些。現在,我們做到了嗎?”他的語氣有些蕭索。
“少陽,現在是要緊時候,你萬萬不可有退縮之意啊。”鄧素擔憂道,他正色道,“若非你們多年來苦心經營,遼賊大舉南侵之時,既下汴梁,東南早就土崩瓦解,不可能有如今的中興局面。如今雖然夏國占了洛陽、襄陽、房州,遼國占了河北,但我朝大半國土和百信都保住了,元直收復汴梁,岳帥揮師河北,我大宋從未如今日這般人心振作。少陽,現在是虛君實相之制,你是丞相,要擔負把大宋天下擔負起來啊。”
“我知道。不必擔心。”陳東拍了拍鄧素的肩膀,低聲道,“謝謝。”
鄧素點了點頭,知陳東只是一時有感而,也就放下了擔憂。陳東做過的每一件大事,都不是軟弱無能的人做得出來的。若非秉性堅韌,又怎能在揭帖大案后不屈不撓,四方奔走,糾集清流整頓理社,一直堅持到新皇即位,又在遼人入寇之際,在鄂州倡義舉。
四更鼓敲響,夜色濃重,這一夜月色朦朧,卻有滿天星斗在閃爍光。
次日,五更激鳴,天色未明,江夏縣學已經擠滿了白袍書生。遼人南侵以來,朝廷鼓勵投筆從戎,書生的白袍整體比從前要窄了許多,更類似于軍袍。還有人干脆將白袍下擺扎在腰間,再把紈褲的褲腳打上裹腿,有人像軍官一樣扎著白色的抹額,這是現在時興的裝扮,雖然沒有從前的寬袍大袖那樣瀟灑,卻又要干凈利落了許多。
四面墻壁上插著火把,煙氣嗆人,院子里十分噪雜,所有人都在竊竊私語,有人忍不住小聲地咳嗽。“李先生。”有人小聲提醒。李篤輕聲咳嗽了一聲,從稍嫌yin暗的廊廡走到院子zhongyang。李篤是鄂州州學的廩生,他的臉色嚴峻,舉手投足充滿了領袖群倫的風采。院中頓時安靜了下來,好幾柄火把照著他的臉,這是一張和江夏縣學士子同樣年輕的臉。
請分享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