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iv id="alvqj"></div>

        1. <div id="alvqj"></div>

              1.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帝國的黎明 > 構思關于夏國的一些設定(可能會有變化)

                構思關于夏國的一些設定(可能會有變化)

                一、四十個軍團分布如下,設定安東、安西、安北三大軍司各下轄有五個軍團,其中安東軍司對付東面宋國和遼國,安北軍司對付漠北部落和遼國,安西軍司對付西面的羅斯人、突厥人和一切來自歐洲的強盜。在西面河中地除了安西軍司下轄的五個軍團之外,還有五個直屬大將軍府的軍團,河中方面總駐軍為5萬人,關中也是一樣,除了五個安東軍司直轄的軍團外,還駐扎著五個大將軍府直屬軍團,關中方面總駐軍也是五萬人,關中和河中都是設定為5oo萬人口以上,步騎軍各占一半,北方草原因為承載能力弱,設定夏國只控制了1oo萬游牧人口,所以安北軍司五個軍團的編制已經是極限了,全部是騎軍,而夏國后方的蜀地雖然有5oo萬人口以上,但沒有敵人,蜀人也不好戰,所以只有五個軍團,全部是步軍,河西隴右河湟和西域一帶全都是直屬大將軍府的軍團,共有二十個軍團,步騎各占一半,包括直轄于大將軍府的五個常備軍團。此外還有一個大將軍府設立的威遠鎮位于烏拉爾山口,封鎖歐洲人進入西伯利亞的通道,就在張仲曜的封地旁邊,這里駐扎這一個直轄于大將軍府的步兵軍騎兵軍各一支。這樣各方面的防御力都還可以了。以后我會把宋國、遼國和西方國家形的設定寫出來,讓,不過各位也大概知道夏國四面受敵的情況,應該會合理的。

                就是很早期那種,連夏國自己都不敢普及使用的原始火銃,這百年科技樹展的慢的合理解釋是,為了相互制衡,上一個穿越者陳德屬于一個三人小組,他是專門負責軍事的,而負責政治和技術的另外兩人都沒有穿越過來,所以陳德根本不擅長爬科技樹啊,呵呵

                夏國應該是在致力于那種很精良的長炮和真正實用的槍的制造,而遼國直接上的是容易制造而適用于攻城的臼炮,宋國兩者皆有,率先裝備那種木柄火銃(or早期火繩槍),因為火器在冷熱兵器換代時期還沒有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所以三個國家的火器展應該是各有千秋,夏國的前途大一些,是正確的方向,但戰場效果還不至于完全壓倒對方。

                不過宋國因為把火器放在官辦的工場制造,質量上會有些問題,而且為了防止炸膛,會有火器營的官兵在實戰中故意減少裝藥導致威力不足的問題,這個會在實戰中吃虧的。

                二、夏國的國鳥:信鴿

                第三代皇帝曾今說過,是劍、商人、宗教裁判所和信鴿使夏國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

                夏國遍布著信鴿驛站,軍用鴿驛是由軍情司負責的,軍情司的標記就是信鴿。夏國的信鴿最初用來傳遞軍情,后來校尉會議和護民官會為了和全國各地的士人交流訊息,開始大規模的使用信鴿,再后來商人們通過信鴿傳遞從洛陽到君士但丁堡的商業信息,再后來飼養和比賽信鴿成為夏國人最普遍的愛好之一,全國保有的信鴿過數百萬頭。當宋國的富人修園林玩歌姬的時候,夏國的富裕百姓則熱衷于馬術和賽信鴿。觀星是夏國的時尚,學士府觀星的記錄證明了西域奇書提到的萬有引力定律。

                一百多年選育下來,夏國軍鴿耐熱,有善于夜航和飛躍高原的特殊品種。

                因為夏國疆域遼闊,從開國皇帝陳德開始,就開始大規模的進行信鴿選種、繁殖,利用信鴿進行通信。夏國軍用的信鴿飛行度達到了驚人的7o公里小時(現代中等距離信鴿度為48-95公里小時),每兩個鴿站間距離35o公里,中等情況下每頭信鴿從一戰飛到下一站用5個小時,從國都到邊境不過1o個鴿站,確保通常冬天信息可以在1o天內傳到,2o天內往返。在日照時間長的夏季,普通信鴿上午下午各到一站,信息可以在5天內送到,1o天內往返,特殊的快鴿飛行度可達9o公里每小時,還可以夜間飛翔,鴿驛換鴿飛行,從國都到邊境信息最快可在2~3天內到達,5~7天內往返。

                最開始信鴿常常遭到人的捕殺和鷹隼的捕食,軍情司采用了截然不同的解決手段,他們懸賞能夠捕捉到軍用信鴿的人,結果在短短三十年內,在信鴿接力中有低飛,中途休息多,對人類警惕性不夠的信鴿品種全部被淘汰,而一旦現信鴿被鷹隼捕食的情況,軍情司會派出人手,搗毀出事鴿驛段方圓數百里內所有的鷹巢。后來夏國和基輔羅斯國開展的時候,好事者說,以鴿為象征的夏國和以鷹為象征的基輔羅斯國是天生的仇家。

                在軍情司建立最初的軍用鴿驛網絡后,丞相府察奸曹不甘心借用軍情司的網絡,也建立了自己信鴿網絡,再后來浮海行建立了民用的信鴿網絡,再后來不少商人也建立起獨立的線路,而民間的愛好者更大行其道,夏國城市和鄉村的天空飛滿了鴿子,軍情司對此都持放任的態度,因為天空中的信鴿越多,就越容易掩護軍情司專用的信鴿。

                鴿驛行當逐漸成為堪比后來信息業的一大產業,成本降低之后,文人們甚至信鴿來傳遞膾炙人口的詩詞,當年蘇軾一名詞出來,五天之后,河中便有吟詠,就是為此。

                順便提一句,夏國的版權保護,印刷文集是不需要取得作者同意的,但出版者要按照印量向官府繳納版稅,官府和作者三七分成。所以,詩文高度流行的柳家和蘇家都是因出版致富的作者。

                在夏國吃鴿子肉一定要店家出示肉鴿原產的文書,因為吃信鴿是非法的,吃軍用信鴿是足以被送進勞役營的重罪。

                三、輪流到國都議事的校尉和護民官,國庫、民庫、內庫

                夏國有大約4o個州,4oo個縣,每縣5萬到1o萬人口不等,有一校尉、一學正、兩護民官、三教士(除了各自負責教區,組成三人合議制的宗教裁判所),七裁判官(一人、三人或七人合議制的審判),每個護民官有十名下屬,教士有兩名隨從,學正和裁判官分別有二十名隨從,除此以外,丞相府任命的縣令下面有二百人的地方胥吏,州牧有大約五百人的胥吏,全國胥吏人數為1o萬多人(縣令和州牧需要士人身份,胥吏不需要),加上約2o萬現役軍士,官民比例約1:1oo。

                其中校尉和護民官除了承擔地方軍政事務外,還承擔全國性立法機構的職能,每年各州大約有一半的校尉和護民官都在國都,校尉在國都時,軍中事務有他委任的百夫長代署,而地方護民事宜則由兩個護民官輪換承擔。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1. <div id="alvqj"></div>

                    1. <div id="alvqj"></div>

                          1. 野花日本大全免费观看版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