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天沒亮她就退了房,一刻也不想多呆,拖著行李箱在派出所門口等開門。
幸虧警官勤勉來得早,否則她已經要招架不住晨跑路過的大爺大娘,他們熱心問候她需不需要幫助,以為是什么離家出走的叛逆少女。
在自己的故鄉,竟無處可去,她也說不出心里是什么滋味。
到了9點,通信部門來了消息,張志海沒有辦理任何的通訊號碼。
警察說會再聯系監獄做調查,這就不確定什么時候會有消息,但至少證明張志海應該沒有離開巫市。見她整個人毫無精氣神,還叫來女警官勸導她。
這種時候,越勸才越想不開。
大概是有所希冀,所以格外經不起意外和打擊。
對于一個二十歲除了上學以外從未遠行過的女孩而,獨自一人踏上未知的旅途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情,可她從想要來巫市到退票訂票沒有經歷一點猶豫。
昨晚徹夜難眠她曾想過這個問題:張志海何以讓她這樣焦慮和著急?
這樣的父親,多少人避之不及不是嗎?
而現在坐在派出所會客廳里,耳邊是警官關切的安慰,張若琳對這個問題,似乎有了答案。
張志海對她而,或許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無法切斷血緣的親人,而是修補她殘缺人生的最重要的一塊拼圖。
可現在這塊拼圖它丟了。
如果沒有接到過張志海即將出獄的電話,她或許就這樣得過且過了,可一旦有了設定,有了劇本,她發現自己已經無法接受他再次離開。
他出獄了,為什么沒有按照約定來找她?
遇到了什么困哪,還是出了什么意外?還是純粹地,想擺脫過去,重新過一段人生?
她再次變成了一個被丟棄的孩子,遺落在這座嶄新而陌生的城市。
張若琳從派出所出來,托著行李箱在街上漫無目的地走著。
她不敢期待在某個拐角就碰到父親,她只是無處可去。
回滇市,不甘心,來都來了。
在這等,要等到什么時候?
她該干些什么?
她能干些什么?
走了一上午,又累又困,她仍舊沒想清楚去哪,這城市布滿了以“巫市xxx”為招牌的店鋪,道路還沿用舊城的路名,街上的行人說著巫市的方,也并沒有什么變化,看起來似乎只是城市發展了,變好了。
她還看到了以前小學門口那條路的路牌,只是路已經不是從前那條路。
這座政府建設、幾年里就拔地而起的新城規劃合理,干凈整齊,位置在舊址向北20公里,海拔高于舊址200m。
200m下,才是她兒時的城。
雖然從記事開始,那座城就一直處于拆遷之中,到處斷壁殘垣,鉤機橫行,空氣里都是混凝土爆破的氣味,與四季如春的滇市沒有可比性。可記憶就是這么偏心,她對滇市的記憶,只有家、學校,對巫市的記憶,有整座城。
她真的很想看看她的巫市。
下午一開館,張若琳來到了巫市移民紀念館。規模不小,游客稀少,場館維護也不用心,燈光半開不開,顯得十分冷清寂寥。
也是,十多年過去,功績雖載入史冊,但在浩瀚文明中好似算不得什么,新人不會留意,故人也漸漸忘記。
誰又會花費寶貴的時間來沉湎一段過去。
人太少,講解員早已下班,張若琳便自己漫無目的地參觀。館中珍藏著不少當時緊急保護和搶救的文物,浮雕和壁畫講述著動人的移民故事,場館正中央兩個巨大的沙盤展示了新舊巫市的對比。
她趴在沙盤邊上,艱難地尋找自己生活過的地方。
先找長江,找到s灣,順著沿岸找到整座城市最高的山——小時候春游的地方,在山頂能看到巫市全景。
她和陳逸曾偷偷爬上去看星星。
他們夜里偷偷翻墻進景區,她先翻的,陳逸勸不住,只能助紂為虐。
山道上沒有一點燈光,只有皎潔的月光透過樹影在階梯上映照出斑駁的光影。
他們趁著月色拾級而上。
張若琳如今想起來,還無意識莞爾。
那時候膽子怎么那么大?
她記得沿途還能聽到野生動物的叫聲,凄厲滲人。她說是猴,他說是鳥,一直爭論到山頂。
她說“兩岸猿聲啼不住”必然是猴。
他說這座山沒有什么吃的,不可能有猴。
最后誰贏了?
忘了。
因為山頂的美景讓人閉嘴。
蒼穹繁星,人間燈火,渾然一體。
小時候不懂浪漫為何物,只覺得一切都那么美妙和神奇。
“這座山,根本就沒有猴子。”
耳邊傳來男性的聲音,卻不是記憶里稚嫩的童聲,張若琳目光一滯,等思維終于跟上感官,她有點不可置信地緩緩抬起頭,視線越過縮小的崇山峻嶺和城市江河,落在聲音主人的身上。
男人隔著巨大的沙盤,背著光站在對面。
他身后的液晶展示屏亮得刺眼,光線對比讓人一時看不清容貌,只看出挺拔的輪廓。
但她無比清楚,能瞬間擾動她心跳的,從來都只有他。
“陳逸,你怎么會來?”
她沒藏住聲音里的更咽,突如其來的委屈情緒不受控制地侵襲而來,好似一整天的心酸郁結在一瞬間找到了突破口,洶涌泛濫,潰不成軍。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