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發下這樣的命令之后,自然引起了珧關至壽州一帶的百姓不滿。
徐海一大早的便匆匆來到了安王府,跟阿渲和蘇禾兒商量對策。.xub.
“太子下發這樣的召令,只怕是會引起民怨。”徐海的的眉毛皺了起來,一副深深的憂慮的模樣。
阿渲回過頭,看了他一眼,沉默了半晌,才抿唇道:“此番舉措,只是會引得珧關邊境一帶的百姓不滿,但這一帶都是受了重創,就算是有所不滿,也不會對朝廷有任何不利。”
他相信,皇甫文耀就是因為看到了這一點,才敢發出如此命令。
可這分明跟皇上的治國理念相違。
若是這會兒皇上未曾抱恙,必定不會任由他這般胡來。
從這一刻開始,阿渲愈發感覺到,山雨欲來了。
徐海更是無奈地說道:“最近一段時間,文夏商人大肆涌入城中,不少百姓依舊對其十分敵視,我們的護衛隊,也是消極處理。再這樣下去,不管是哪一邊,我們都得罪不了。”
衙門夾在中間,實在是難做。
蘇禾兒卻從中敏銳察覺到了什么一般,眉毛微微挑了起來。
“太子殿下為何對文夏人這般恭維?只是因為對方提出訴求,便當真給予了便利。”蘇禾兒微微抬起頭來,直勾勾地看著阿渲,“這其中,恐怕另有蹊蹺。”
其實原先阿渲就對此做出了懷疑,如今蘇禾兒提出,他更加重視起來。
只怕,皇甫文耀和文夏之間,還有著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阿渲慎重地點了點頭,“你說得對。只是眼下,我們掌握得實在太少,且遠離京城,想查出個水落石出,恐十分困難。”
聞,蘇禾兒也只是沉默著,再沒有說話。
徐海坐在邊上,察覺到了阿渲的情緒有了些許微妙的變化,便起身找了一個借口告辭了。
誰知道回去之后,衙門便收到了來自文夏的一份大禮。
文夏人送了一匣子的奇珍異寶上門。
徐海捧著那匣子,掂量著,卻覺得猶如千金般重。
“大人,如今朝廷的政策下來,必與文夏人通商來往,這匣子,您為何不收?”師爺說話的時候,目光是直勾勾地盯著徐海手上的匣子的。
徐海聞,目光有些呆滯地從手上的匣子上掃了一眼過去,木訥地搖了搖頭,嘆息道:“沒有那么簡單的……”
師爺抿唇道:“如何不簡單?這錢收了,文夏人想在城中經商,那就讓他去便是了。只是城中百姓愿不愿意買他的賬,那就不關我們的事兒了。”
“呵呵,哪有那么簡單啊?”徐海擺了擺手。
大概是因為被蘇禾兒所影響,他現在一遇到事情,都養成了審慎的性子,不管遇到什么,都得往最壞的打算去想。
“只怕到時候,文夏人賣不出的東西,會往衙門來。我們若是不收,便是違反皇令,若是收了,在百姓之中,便站不穩了。”
“我們做了那么多,這整個磐安城的百姓,減免了多少稅?大人,我相信,百姓是會體諒我們的。”
“不。”徐海直接搖了搖頭,十分認真且嚴肅地放下了手中的匣子,隨即遞給師爺,“把匣子退回去。”
“大人?”
“之前文夏人,差點將我們置于死地,我們是不能忘記這一點的。”徐海沉聲說著,咬牙道:“一點小恩小惠,就想讓我們忘記國家大義,決然不能!”
他說著,直接將匣子放了下去,囑咐道:“一定要退回去。若是讓我發現,你們任何一個人陽奉陰違,我就讓你們人頭落地!”
徐海的話警醒著他們,師爺也不敢怠慢,急急忙忙捧了匣子便匆匆走了。
東西是退回去了,但是文夏人在城中的買賣也漸漸變得猖獗起來。
一開始,百姓們對于文夏人的商品是嗤之以鼻的,但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一種叫“神仙醉”的香料悄無聲息地在人群中散播。
晚上回家的時候,依舊是一家子人圍在一起吃飯。
大林氏十分得意地給眾人都夾了一點她剛炒的新鮮野菜。
“試試看,聽說比肉還好吃。”
“這野菜,當初我們逃荒的時候,可是都吃過的,哪里能比得上肉還好吃?”蘇大顯然并不相信,于是吭哧吭哧地嘗了兩口,誰知道就這兩口,他像是上癮了似的,又多吃了一點。
他幾乎有些停不下來了。
“好吃?”李氏看著他的模樣,有些奇怪地皺了皺眉。
她記得,這東西可是難以下咽的啊……
但蘇大像是著了魔似的,竟然將擺放在自己面前都一條魚端走了,反而瘋狂對著這一盤野菜嘴巴不停,“真的好吃,你快嘗嘗。”
李氏將信將疑,夾了一點放進嘴巴里,果然也眼睛微微發亮。
“確實好吃。”
她跟著吃了好一些。
眾人見他們倆都吃的歡快,不信邪,也跟著嘗了一些,結果一發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