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道之爭的初期,這道士跟和尚是勢如水火的。
那是不共戴天的關系。
可無數的影視劇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越是這種敵對的關系,它越是容易誕生兩個叛逆的人。
毫無疑問,公孫景和道覺和尚就是那兩個叛逆的人。
他們一個是道教徒,一個是佛教徒,卻在佛道之爭最為激烈的時期成為了至交好友。
至于他們為什么會成為至交好友,當時的道覺和尚,因為法號里面有個‘道’字,因此受到了同門師兄弟的排擠和霸凌。
這看起來有些離譜,可在那種年代,這都屬于是正常操作了。
當然這也只是其中的一個原因,而另一個原因,就是因為道覺和尚的天生三眼。
他天生就有三只眼睛,因此被人們當成怪物,在那種愚昧無知的年代,道覺和尚的出生就是個悲劇,他之所以能順利長大,也多虧了他父母把他送去了寺廟里面。
當時寺廟里的一位法師就收養了道覺。
可是道覺還沒成年,那位法師就死了,沒有人庇佑他,連寺廟里的和尚都對他有歧視。
加上后來佛道之爭的激烈,道覺因為法號里面有個‘道’字,直接就被趕出了寺廟。
他離開寺廟之后就遇到了公孫景,這個公孫景一看道覺有三只眼睛,就覺得很神奇。奇快妏敩
因為在道教里面有一位神仙也有三只眼,這位神仙叫清源妙道真君,也就是二郎神,因此這個公孫景并不覺得道覺是怪物,相反,他覺得道覺是個天賦異稟的人,這種人才應該加入道教才對。
當時這個道覺和尚有兩個考慮,一是當時的道教不好混,他要是加入道教,還得被逼著成為和尚,而且他本來就是和尚,何必多此一舉呢?
再一個考慮,他從小就是被和尚養大的,他的信仰也是佛教,因此他不會輕易背叛自己的信仰。
在道覺的認知里,他覺得佛教的教義是導人向善的,是普度眾生的,這樣的教義不應該背叛,而所謂的佛道之爭,也并非是真正的佛道之爭,只是人和人之間的爭斗。
而且他也并不認可佛道之爭,他覺得文宣帝對道教的迫害,是根本不人道的。
只是他和公孫景一樣,除了無奈,也只能無奈,并不能改變什么。
兩個人對于佛道之爭的見解,讓公孫景對道覺的深明大義感到欣賞。
而道覺對公孫景為道門做出的努力,和濟世為懷的品格也同樣感到敬佩。
于是,兩個人成了知己好友,相約結伴而行,不為別的,只為做出一點貢獻,結束這場佛道之爭。
可是兩個小人物,他們能改變全局嗎?
連他們自己……也未必有那個信心吧。
但風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瀾之間,總要有人身先士卒,去嘗試改變這些事。
其實看到這里,我多少覺得這個故事是被編造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