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府,韶光院。
這幾日未見謝清晏的身影,戚婉寧早已將他拋諸腦后。趁著閑暇,她命人將韶光院的陳設重新布置了一番。
原本的韶光院陳設簡素,一看便知是男子居所,她瞧著總覺得不順眼,經她一番改動,如今的韶光院已儼然是一處女子閨閣的模樣。
隨后,她又在院中添了一座秋千架。
時近黃昏,日頭已不曬人,戚婉寧坐在秋千上,仰頭望著漫天彩霞,心中好不愜意。
正悠然間,桃枝步履匆匆地從外頭回來,走到她跟前福身一禮,低聲道:“夫人,外頭的人如今都在罵大人。”
戚婉寧并不意外,只輕輕一笑:“他不是一直都在挨罵么?”
自謝清晏憑一張巧令色的嘴討得永平帝歡心,被破格封官起,朝野上下對他的罵聲就沒停過。
大周選官,若非蔭封,便是科舉。除此之外,唯有才學卓絕之人方能被破格擢用,可謝清晏,連秀才都沒有考中,僅靠諂媚奉承便得授高官,誰能心服?
永平帝又是個只知享樂的昏君,竟受他蠱惑,專設昭明臺,還封他做正一品的掌使。如今的謝清晏位高權重,長此以往,大周在這昏君與佞臣手中,豈不令忠臣寒心、百姓遭殃?
若非當年先帝諸子奪嫡慘烈,成年的皇子相繼殞命,也輪不到永平帝繼位。當時僅余三子:一子暴戾,不堪為君;一子尚在襁褓,身子羸弱;最終只得立年僅八歲的永平帝。
誰知眾臣寄予厚望的新君,并未成為明主,反倒沉溺享樂,荒廢朝政,令人大失所望。眾人只得將希望寄托于后宮,盼著哪位妃嬪能誕下皇子,為大周延續一線生機。
不料永平帝膝下三個孩子,竟皆是公主,沒有一個皇子。
為此,不少大臣暗恨永平帝不爭氣,連生三女,連個繼承大統的子嗣都沒有。
甚至有人傳,說謝清晏是災星降世,專門克大周的,他的存在壞了國運,才致皇帝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