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成飛試飛基地。
清晨的薄霧尚未散盡,彭林身著筆挺的軍裝步入指揮大廳,手中握著剛剛完成最終校驗的渦扇-15“峨眉”航空發動機測試報告。
這款由彭林親自主持研發、突破2000小時壽命門檻的“心臟”,此刻正靜臥在殲-20的機艙內,各項數據碾壓五角大樓和大毛任何一款航空發動機。
“首長,渦扇-15全狀態測試達標,殲-20和雙座版殲-20s已做好首飛準備。”
成飛總工程師李明遠立正敬禮,并匯報說道。
彭林目光掃過實時監控屏幕,兩架棱角分明的黑色戰鷹并排停在跑道上。
單座殲-20的鴨翼微微上揚,宛如蓄勢待發的猛禽。
而殲-20s的后座艙蓋下,忠誠僚機操縱系統的指示燈正規律閃爍。
他接過簽字板,筆尖在文件上短暫懸停,隨即利落簽下姓名:“按計劃執行首飛,務必全程監控飛控數據。”
隨著彭林簽字完畢,整個試飛基地內的所有工程師不由得全部都面色緊張起來。
他們為龍國首款雙發重型空優隱身戰機的研發流了無數的汗水,此刻終于到了檢驗成果的時刻。
上午,10時整,試飛工作正式開始。
晨霧初散,首先進行首飛的是常規版的殲-20戰機。
成飛試飛基地的跑道上,殲-20的輪廓首次出現在太陽之下。
其菱形機頭與dsi進氣道渾然一體,機背棱線如刀鋒般切割氣流,全機覆蓋的等離子隱身涂層在陽光下泛出幽藍光暈。
鴨翼與全動垂尾的鉸接處采用鋸齒狀隱身設計,主翼前緣的復合蒙皮下埋著l波段共形雷達陣列,翼下內置彈艙的艙門縫隙嚴密。
這是繼殲-35隱身戰機之后,人類航空史上又一架將超音速巡航、全向隱身與超機動性完美融合的四代戰機!
并且相比于殲-35,殲-20更是專為空戰而設計研發的超級重型空優戰機,是真正的空中超級霸主!
“01號機,可以起飛!”
隨著塔臺指令,殲-20試飛員輕推節流閥,渦扇-15“峨眉”發動機的矢量噴口瞬間噴出湛藍尾焰。
戰鷹在加力燃燒室的怒吼中猛然加速,僅用430米滑跑便昂首離地,大仰角爬升的姿態如利劍刺破蒼穹。
起落架收起的瞬間,機體周圍炸開一圈錐形音爆云,發動機的轟鳴聲卻驟然減弱。
這是因為殲-20已開啟超音速巡航模式,僅憑軍用推力便突破1.8馬赫,渦扇-15的涵道比調節系統讓其在亞音速與超音速狀態下均保持最佳效率。
隨后,萬米高空,殲-20突然以70度攻角拉起,在失速邊緣完成“赫伯斯特蹬壁”機動,機身周圍激波云如銀環綻放。
緊接著,試飛員觸發飛控系統的“超機動模式”,全動垂尾與矢量噴口協同偏轉,戰機竟在1.2馬赫速度下完成半徑僅300米的“眼鏡蛇回旋”,過載儀表瞬間飆至11g!
隨著殲-20完成最后一個高難度機動,機尾拉出的渦流如銀龍般撕裂云層。
最后,殲-20以近乎垂直的姿態降落,矢量噴口向下偏轉95度,戰機如落葉般輕觸跑道。
當試飛員跨出座艙時,監測系統顯示發動機渦輪葉片溫度仍低于安全閾值,渦扇-15的鎳基單晶合金與氣膜冷卻技術,讓其在極限工況下仍游刃有余。
地勤人員撫摸著機翼前緣的智能蒙皮,那里埋設的數千個微型傳感器正將飛行數據實時回傳,為后續量產型號優化提供黃金樣本。
這時,地面指揮大廳的監測屏也驟然亮起綠色數據流:
超音速巡航穩定1.8馬赫
矢量噴口響應秒
隱身涂層雷達反射面積㎡。
彭林望著這些數據,第一個摘下耳機站起來用力鼓掌!
上一世,殲-20所走的是先入列服役,然后再不斷更新改進的路線,所以一直到2025年渦扇-15“峨眉”量產,才形成完全體狀態!
上一世,殲-20從2017年首批試裝部隊,自服役以后,從動力、雷達、隱身、武器、協同作戰能力等各個方面都在不斷的摸索和優化,不斷的進行升級和改進!
但現在,殲-20首飛裝備的便是渦扇-15“峨眉”航空發動機,其余飛控、雷達、隱身、武器系統更全部都是最先進的!
所以當其正式飛上藍天的那一刻起,便代表著“新王登基”!
完全體狀態的殲-20就是真正的超級空中霸主!
隨著彭林的掌聲,整個指揮大廳爆發出山呼海嘯般的歡呼!
白發蒼蒼的老專家們眼眶發紅,年輕技術員們跳起來擊掌相慶,甚至有人抓起記錄本拋向空中!
玻璃幕墻外,地勤人員扔掉檢查單沖向跑道,沖向殲-20!
試飛員的聲音從電臺里傳來:“報告,全系統測試達標!”
這聲宣告讓塔臺前眾人更是沸騰不已!
“雙座版的殲-20s是否做好首飛準備?”
彭林緊接著問道。
“報告,時刻準備著!”
成飛總工程師李明遠激動無比地說道。
殲-20的完美首飛表現給了其極大地鼓舞,同時讓整個成飛所有的工程師對雙座版的殲-20s更加充滿期待!
“殲-20s,首飛!”
隨著彭林一聲令下,雙座版殲-20s與6架攻擊-11無人忠誠僚機的首飛測試正式啟動。
試飛跑道上,殲-20s的菱形座艙蓋在陽光下折射出琥珀色流光,后座飛行員正調試著多功能操縱臺,屏幕上六架攻擊-11的虛擬編隊如蜂群般流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