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李廠長十分感慨的說:“可惜啊,農機廠的規模還不夠大!”
“要是之前發展的好,能像那些大鋼鐵廠、大油田一樣,自己就能有專門的被服廠!也不用這么麻煩了。”
趙水生安慰他說:“三大爺,咱們這的規模也不支持那么多人啊。”
“這都是國家的規劃,自己亂想也沒用,還是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好事情,給國家做貢獻吧。”
李廠長聽了,有些哭笑不得的看了他一眼。
“你這小伙子,現在說話越來越像個干部了!”
“我這個老資格,居然還要被你思想教育!”
話是這么說,其實李廠長也覺得,趙水生說的沒什么錯。
農機廠的規模,這一開始建立工廠的時候就已經定死了,不可能有所更改。
如今,一切都是在計劃當中,工廠的效益比較好,也只能維持原樣,接受指揮,不能亂來。
到了十多年后,七十年代末期,隨著國內的政策轉型,很多工廠也都會開始轉型。
比如很典型的,一些三線建設時期的工廠,會從軍用轉為民用。
而農機廠這種本就是屬于民用的工廠,也會放開手腳,讓他們自主發展,面向市場。
到那個時候,工廠到底會發展成什么樣?就看他們的本事了。
不過,現在說這些還比較早,目前最大的問題,是解決勞保用品的問題。
二人來到了第一被服廠,和其他工廠都差不多,從外面看是一個紅磚圍墻的大院,門口掛著白底黑字的醒目牌子。
李廠長和趙水生報了身份,門衛確認了一下之后就給他們放行了。
“你們廠長辦公室在哪兒?”李廠長問道。
“我們廠長忙著呢,不在辦公室,你們去工廠車間找他們吧。”
趙水生和李廠長跨過寬敞的院子,來到了工廠車間里面,這里生產條件還算不錯,車間非常的寬敞高大,采光卻不算太好。
白天也開著日光燈,頭頂有天窗,灑下少量金色的陽光,照在工人們的身上。
趙水生一走進來,就聽到了一陣“噠噠噠”的聲音,那是上百臺縫紉機同時運行的聲音。
李廠長環顧一圈,感慨道:“你看看,這女工人待的地方,就是整潔!”
和農機廠不同,被服廠的工人大部分都是女性,她們穿著樸素的工作服,帶著袖套,頭頂上還戴著白色的帽子。
有的人是專門負責上袖子的,有的人專門負責鎖邊兒。
聽了李廠長的話,旁邊傳來一陣笑聲:“李廠長這就夸張了,農機廠的那些沉重機械,我們這的工人也操作不來啊。”
兩人回頭一看,原來是一個身材矮胖,神采奕奕的大娘,穿的衣服和其他女工沒太大區別,都是藍色工服,已經洗的發白了。
“王廠長來了!”
李廠長一見到她就笑起來,連忙給趙水生介紹:“水生,這就是被服廠的廠長王桂英同志,按輩分,你應該叫她一聲大娘!”
趙水生連忙規規矩矩的打招呼,王桂英欣賞的說:“小伙子不錯,真精神!一看就是干活的一把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