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iv id="alvqj"></div>

        1. <div id="alvqj"></div>

              1.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明末邊軍一小兵 > 第786章 大略

                第786章 大略

                崇禎十七年四月初八日,清軍開進山海關,多爾袞當即令山海城內各人s發,范志完、黎玉田、唐通等人不敢自盡,也不敢反抗,就唯有聽從清國方面命令。

                多爾袞喜悅,他同樣給唐通封王,而且范志完、黎玉田又是他收獲的第一個文人大員,同樣封侯封公,不吝厚賜。

                關城內大小士紳也個個s發,還有各營明軍,一樣盡數金錢鼠尾。

                除了唐通部,多爾袞令這些馬步兵全部隸于平西王吳三桂,原劉肇基部一樣如此。

                早前劉肇基身死,吳三桂又立時率家丁剿滅了城中劉肇基的親衛家丁,余下的都沒有反抗之心,就此被吳三桂收編。此時清軍喝令他們s發,一些人試圖抗爭,然很快就被鎮壓。

                多爾袞又曉諭各鄉,諭以取殘不殺,共享太平之意,各逃竄山谷者相繼s發迎降。當日,多爾袞就令多鐸領軍西進,他則留在山海關處理一些事務。

                初九日,留守寧遠的吳三桂部吳三輔、楊|、郭云龍等人s發,城內的遼東巡撫邱民仰、兵備道張斗人等自盡殉節。當日,錦州的祖大弼、祖大樂、祖大成等祖氏官將也皆盡s發。

                在多爾袞嚴令下,他們精選了兵馬二萬人,隨同在義州、錦州城外的杜度、洛洛歡、阿山、拜音圖等清國二紅旗、原二黃旗兵馬前來山海關,歸屬吳三桂麾下,隨同清軍主力一起西征。

                同時清軍也在遼西各城駐扎了若干兵馬,可以說多爾袞不費吹灰之力,就事實上吞并了遼西的大片土地。

                不單如此,錦州大戰時被繳獲的,被安放在遼西各城的原清國數十門紅夷大炮也被折來隨軍。

                當多爾袞看到這些紅夷大炮時,他不由撫摸哽咽:“朕之大炮,又回來了。”

                他哭得動情,旁邊眾清將也無不潸然淚下。

                ……

                初八日,當吳三桂開關時,就有急馬奔馳冷口長城處,將此事告知了仍在長城處堅守的薊北侯、薊鎮總兵楊國柱。

                楊國柱雖驚不亂,他仍選精兵防守冷口、喜峰口等處,只將界嶺口兵馬撤回。

                然后他率主力拒守遷安城池,意圖從東面、北面兩個方向擋住韃子的入寇,不讓禍害蔓延。

                而這時有人急勸楊國柱,立刻走,從灤水河西岸走塞外,經滿套兒等地往宣府。或是堅守城池,勿出戰!否則韃虜勢大,若在城外野戰,兇多吉少!

                這個提醒楊國柱的人,卻是當日勸說曹變蛟、王廷臣的那位情報部探員,也是此次送達王斗親筆書信,內含太子消息的那位信使。

                書信送到后,他也一直留在楊國柱身邊。

                此時他更急急相勸楊國柱,然這個老將軍只是嘆道:“吾并不畏死,只愿死得其所。”

                他說道:“吾守護邊墻,只愿外虜不得踏入一步,又豈能坐視胡虜在外肆虐猖狂?”

                這情報部探員心中嘆息,這個結果與他當日勸說曹王二人一樣。

                只是,若不是他們心中的忠義堅守,又豈會這樣的讓人敬佩?

                他同樣深深一拜,轉身而去,然后策馬急急出城。

                看著這信使離去的方向,楊國柱眼神有些復雜,身為薊鎮總兵,他守土有責,他不可能龜縮在城內不動,坐視奴賊在外燒殺搶掠。

                而且,他心中還有一個隱憂,他對王斗這人看不透,不知他想干什么。

                他心中喃喃道:“若有抉擇之日,吾又該如何自處?”

                當日大順勸降時,楊國柱不反對吳三桂等人謀取新朝富貴,然自己最后還是決意做大明的孤臣孽子。他楊家祖祖輩輩,他的父親,他的兄長,他的子侄,全部為大明戰死,他楊國柱亦有此心,只為大明盡忠。

                所以,萬一將來有所抉擇,讓他如何是好?

                然他有一點可以放心,放眼大明,最善待百姓者,除了永寧侯王斗別無其人,未來在他治下,百姓也不愁沒有好日子過。

                所以,他沒什么好擔心的。

                不過他還是招來部下,詢問他們的意思,是走是留,尊重各人的選擇。

                他的部下也皆愿隨同大帥共進退,楊國柱欣慰的同時,還是交待道:“吾若有不測,爾等可固守城池,或是逃入宣府鎮中,征虜大將軍必不會薄待你等。

                初九日,有清軍出現在遷安城外,楊國柱領馬兵出戰,斬獲頗多。

                初十日,清軍越多,楊國柱依城而戰,亦有斬獲。多鐸勸降,楊國柱拒絕。當日,清軍主力源源不斷從界嶺口入,從山海關入,兵馬數萬數萬的增多,最后匯集到遷安城外。

                四月十一日,多爾袞出現,他親派使者勸降,又讓吳三桂、范志完等人喊話勸降,楊國柱皆盡義正嚴詞的拒絕。

                多爾袞又此次清軍西進,沒有野心,只為爾君父報仇,單純剿滅流賊而來,楊國柱不降可以,但希望他能合兵一起西進平寇,楊國柱仍然拒絕。

                巳時,多爾袞下令進攻,楊國柱依城列戰,他看對面清軍旌旗如海,人馬如潮,那爆發出來的吶喊聲有如海嘯。他看看身邊人馬,萬余人雖然眾多,然相比對面的韃虜陣地,卻是如此的渺小。

                不過望眼望去,如密林般的槍銃旌旗屹立,所見軍士,個個神情決然,沒有絲毫的畏懼之心。

                他猛的拔出自己兵刃,咆哮道:“眾將士,今日就讓奴賊知道,我大明朝亦有忠義豪杰之士,殺奴!”

                麾下所有的將士皆隨楊國柱發出怒吼,他們聲嘶力竭的叫喊,他們目光堅定,他們沒有害怕,他們那排山倒海的喊叫聲音如春雷滾過大地,飛揚在這片雄壯遼闊的幽燕大地之上。

                ……

                對宣府山西的軍民來說,京師二日而陷的消息誰也意想不到,都護府情報部長溫達興欲引咎辭職,王斗不許,責其戴罪立功自贖。

                情報部密切關注京師局勢,流賊追贓助餉之事自然逃不過他們的眼睛,他們細細收集情報,并在宣府時報上刊登出來。

                如一聲驚雷,流賊在京師所作所為,立刻在報紙的傳播下,飛快的傳向宣府鎮,都護府,山西,陜西各地去。

                “貫以五木,備極慘毒……”

                “賊兵挨家挨戶破門索財,家家傾竭……”

                “婦女被污者眾,百姓嚎哭無淚……”

                “縊死相望,士民無不悔恨……”

                “當初開門迎賊,今日后悔莫及。”

                報紙上大說特說,篇篇幅幅,觸目驚心,讓人觀之聽之毛骨悚然。

                便是經常在報紙上相互唱反調的“日出東方”與“最愛金瓶梅”也異口同聲,譴責流賊喪心病狂。如果說他們痛恨勛貴官員,貪官污吏還有他們自己的理由,為何連普通百姓也不放過?

                百姓何其無辜,要遭此劫難?

                宣鎮時報原本是六天發行一次,追贓助餉之事刊登后,每天都有新內容出來,揭示種種詳情,引起宣府鎮各處一陣又一陣喧然。

                ……

                延慶州還是那樣繁華,這地方舊文人士紳,還有外來的官員家屬,富戶商人眾多,城隍廟附近的滿福樓茶館近日更是爆滿,聽完說書先生在上面的讀報,眾茶客皆是嘆息。

                一人嘆道:“京師的百姓好可憐,流賊真是喪心病狂。”

                一人冷笑道:“可憐?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沒聽報紙上說嗎,當初京師官民個個都想迎賊,說‘流賊到,我即開門請進’,現在好了,開門了,得到滿意的結果了吧?他們就不值得可憐!”

                另一人也道:“以京師的堅固,只需軍民同心,不說一年半載,就是防守幾年都是等閑,哪會二日就陷?京師二日而陷,是官民自己合力的結果,種什么瓜結什么果,他們所經一切,都是咎由自取。”

                先前那人嘆息,茶館中坐的一些舊文人舊士紳也是默然無語,他們移民到宣府后,雖越來越融入到整體中,然心中不是沒有不滿,對京師的大順政權不是沒有抱有期望。

                但現在他們一切的期盼都沒了,只余毛骨悚然,還有內心的慶幸。

                ……

                大同鎮,靈丘縣,文昌閣武衙門街上戲臺。

                說書先生在上面唱完報后,又有戲班開演京中之事,下面密密擠著的觀眾無不落淚,很多人甚至號啕大哭。

                擺攤老板探頭探腦的看著,聽客人結帳的聲音,忙{了一下眼淚,手忙腳亂去收錢。他聽攤中幾個客人坐著,一人呆若木雞道:“怎么會這樣,不是說義軍不當差,不納糧,而且軍紀森嚴,秋毫無犯么?”

                旁邊一人冷笑道:“這只是流賊妖惑眾罷了,他們慣會假仁假義,現在裝不下去,所以現形了。”

                又有人冷笑道:“確實不當差,不納糧,所以沒錢沒米,只得靠搶過日子。現大明最有能力的是永寧侯爺,他治下都要納糧交稅,流賊何德何能,敢不納糧?”

                還有人看著他不善的道:“孫三郎你還若以前一樣盼著流賊?小心流賊過來,你家婆娘能不能保住吧!”

                那孫三郎呆呆坐著,對眾人的冷嘲熱諷充耳不聞,神情呆滯,面上只余一片木然。

                看他打扮也是窮困人家,面上有些憤憤之色,這樣的人對現實最為不滿,也是以往期盼闖軍的主力。

                然看他現在樣子,就知道他心中期盼信仰破滅了,只余下惶然與不知所措。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1. <div id="alvqj"></div>

                    1. <div id="alvqj"></div>

                          1. 野花日本大全免费观看版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