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在關城內也有府邸,見大哥吳三鳳哭訴后氣息微弱,連忙讓人扶他到自己府中歇息休養,并養排些醫士療養。
然后方光琛留了下來,因為居于京師,對賊情了解,所以不但吳三桂,便是范志完、黎玉田等人都不斷追問他京中流賊之事。
方光琛仔細說了,聽聞士大夫多被慘加三木,京師百姓,也被挨家挨戶破門,拷掠之烈,慘不忍聞。范志完等人都是切齒嘆息,再不多想,只與流賊誓不兩立。
黎玉田嘆道:“聞聽流賊入城之初,百姓個個簞食壺漿,現在卻人人恨之入骨。這轉眼形勢大變,怪不得歷朝歷代流寇皆是興也勃也,亡也忽也,闖賊如此作派,安能不亡?”
唐通聽得也是搖頭嘆氣,只恨當時自己瞎了眼,現在他也沒別的想法,還是效忠回大明吧。
方光琛也再次確認太子逃往宣府鎮之事,這事京師已經越多官員知曉,或許不久的將來,也會在京城百姓中傳開。
劉肇基用力的拍了一下手,他哈哈大笑道:“某就知道,楊帥不會騙我。”
范志完也撫須呵呵笑道:“太祖太宗之靈護佑,我大明氣數未盡啊。”
看他們興高采烈的樣子,方光琛眼中閃過一絲異色。
……
吳三桂邀請方光琛回轉自己府邸,他又喚來那兩個吳府仆從細細詢問,心下更是恨極,然后二人到書房說事。
二人品著香茗,二者都是氣度出眾之人,吳三桂不用說,他的外表兼具北雄南秀,面龐白皙又不失男兒的英風颯氣,眉宇間自有一股端凝沉穩之氣。
他喜好交游,待人謙恭謹慎,當年游歷京師時,就博得“白皙通候最少年”的美譽,所到之處,頗有傳奇的經歷,風姿俊逸的氣質往往引起轟動。而且他非常善于交際攀附,每每不顯山、不露水,就能贏得他人好感。
高起潛監軍遼東時,吳三桂拜他做干爹。方一藻巡撫遼東時,吳三桂很快與其子方光琛成了結拜兄弟。洪承疇經略遼東時,吳三桂又與他的親信幕僚謝四新結為至交好友,這樣的人不發跡,誰能發跡?
此時他年三十四歲,正是男人中最亮麗挺拔的年華,仍然舉止沉穩有禮,待人彬彬謙恭,只將內心的自傲自負深藏。他曾讀光武本紀,擲書長嘆道:“仕宦當作執金吾,取妻當得陰麗華,余亦遂此愿足矣!”
而方光琛作為禮部尚書之子,從小就有良好的家教,豐富的學識修養,一舉一動皆有禮儀美態。他很小就中了廩生,其父方一藻經略遼東之時,方光琛隨父生活,在邊關也擁有了豐富的見識。
其人善奕能詩多游談,常常以管仲、諸葛亮自比,崇禎十三年方一藻因病離職后,方光琛仍與吳三桂保持著密切的聯系。歷史上他也是吳三桂重要的謀臣,與劉玄初一起,素為吳三桂得力的左臂右膀。
方光琛喝著茶,不時窺探吳三桂,看他只是捧著茶盞怔怔出神,良久,吳三桂放下茶盞道:“廷獻兄……太子,真的在永寧侯處?”
方光琛定了定神,他肯定道:“京中各官都如此說,種種跡象也料想不會有錯。”
吳三桂說道:“也是,也唯有永寧侯,能在京師大亂之時派遣勇士,救出太子諸人。”
他淡淡說著,語氣中也不知道什么滋味。
方光琛道:“是的,現永寧侯大義在手,流賊又獲京師,財足志驕,已無斗志。永寧侯素知軍事,定然不會放過如此良機,料想本月便會發兵,剿滅流賊。或許,就在本月中……”
吳三桂沉吟道:“依廷獻兄的認為,永寧侯擊敗流賊,勝算能有幾成?”
方光琛慢慢放下茶盞:“永寧侯真正實力素來是個迷,然他為人隱忍,其麾下制度又有若強秦,這些年積累甚多,若是出擊,定然霹靂雷霆!京中各官認為永寧侯出戰勝算有六成,光琛卻認為勝算至少在七八成!”
吳三桂猛的抬起頭:“廷獻兄對永寧侯評價如此之高?”
方光琛笑了笑,他唰的一聲打開折扇:“我素來不會低估王斗此人,長伯想必也研究過王斗種種,不覺得此人與史書中某些雄才大略之人很相識么?”
他說道:“
不其它,京師二日而陷,誰都意想不到,然他就能卡著那個點上,遣人救出太子諸人,又在流賊圍困中突出,這是何等之本事!王斗是義士搭救……呵呵,義士。如此義士,不是在官府中,便是早被剿滅,我等怎么沒有如此強悍之義士?而且此些義士還偏偏往西逃入宣府鎮,不是王斗麾下又是何人?”
他冷笑道:“我甚至懷疑他對流賊種種一切了如指掌,更為推行他的大道,故意坐視京師而陷!”
吳三桂輕喝一聲:“廷獻兄。”
方光琛笑了笑,他輕搖折扇:“當然,這只是方某一家之,不足為道。永寧侯現在大義在手,萬人期盼,方某之,最終只能流于野史傳聞罷了。
他瞥了吳三桂一眼:“倒是長伯,你就沒有一點心思想法在內?”
吳三桂沉默良久,最終有些頹廢的道:“我與流賊誓不兩立,恨不能生啖其肉,只是關防不能輕離,某之軍力……也力有不逮。”
說到這里,他語氣中有種難以形容的痛苦。
方光琛微笑站起來:“如此,只能坐視永寧侯爺春風得意,獨得奇功了。”
他若有所指道:“讓光琛猜猜永寧侯光復神京后會怎么做。”
他說道:“永寧侯非流賊可比,光復神京第一件事,自然是令各官復居原職,各司其職,嗯,最多戴罪立功自贖。百官有官做,這官心自然安定,再相比在流賊手中遭的罪,更對永寧侯爺交口稱贊,嘖嘖,這官心太好攏獲了。”
他說道:“流賊拷銀萬萬兩,永寧侯擊敗之,獲得大量的財帛金銀,不但足可賞賜他麾下將士,更可賑濟百姓,發放俸祿,足以朝中運轉數年有余。這官府職司立時恢復,顯示永寧侯之能。百姓也有一口粥吃,再遭流賊之罪,也不想造反了,嘖嘖,又獲民心。……對了,王斗還有報紙,肯定大吹大擂,愚夫愚婦最是好騙,她們先被流賊騙得團團轉,而王斗是何等之人?呵呵。”
吳三桂靜靜聽著,只雙手有些微微顫抖,眼中痛苦之色更濃。
方光琛繼續道:“以永寧侯之能,自然不會放過江南,現京中大員多被拷掠死,缺官頗多。不論拉攏或是缺員,永寧侯都不會放著江南的官員不用,定會將之征調入京,特別內中德高望重之輩,如史可法等人。……這些南京的官兒可做實權官,哪能不對永寧侯爺感恩戴德?又獲江南官心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