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民夫與商隊,只將各樣物資運到這里,余者繼續西行,要靠輜重營,還有玄武軍戰士運送。
下午申時,軍部的大纛旗,在哈流土河邊高高飄揚,旗冠,是巨大的白銀玄武雕塑,旗的上端,兩個玄武圖案,下方,是浪濤日月紋飾,代表玄武軍標記。
這種大纛旗,只有軍將與營將才能擁有,也在扎營時才有使用。
余者行軍時的方旗,較為輕便,而且除了旗冠各軍雕塑,旗內只有日月浪濤,沒有朱雀、玄武等圖案。
大軍到后,三營將士,皆駐扎在哈流土河邊上,野花似的帳篷密布草原,一甲人一個帳篷,因為這片地方,屬于絕對安全地帶,所以沒有制木墻,挖壕溝,只在營地周邊,撒上鐵蒺藜,安排巡邏人員。
在這日下午,駐牧灤河一帶的新附軍蒙古人約三千騎,經滿套兒西北,還有平定堡等地,也西行到了沙城一線。
他們新附營將官,便是此時千總軍職,都尉勛階的曾就義,沈士奇統管忠義營與新附營,曾就義分管新附營營事,內也有靖邊軍一總,設鎮撫、撫慰等官。
二人都是屬于殘暴不仁的人物,不論忠義營,或是新附營人等,對他們都是敬畏有加。
后勤司大使齊天良,輜重營將官孫三杰,早到達沙城地帶,對玄武軍、新附軍的到來表示歡迎,供應了大量熱水,還有眾多的豬羊,款待韓朝等部將士。
長途行軍,若扎營后有條件用熱水洗個腳,第二天都可以走得更遠,也不容易生病,有熱飯熱菜吃就更理想了。
……
高大魁梧,滿臉橫肉,長得與沈士奇一樣兇惡的曾就義領這些蒙古人到來,雖營內有三千騎,不過卻是分屬多個部落,很多還是丁口不多的小部落。
最大一個部落,不過才出了五百兵,有些小的部落,只能夠征出幾十個兵丁,這些歸順部落兵,滿五百人,給他們一桿靖邊軍千總旗,滿兩百人,給他們一桿把總旗。
他們屬于中軍直轄,所以旗幟金色包邊,旗冠上,也是日月浪濤的鐵雕,不過他們每總每部,還舉著掛著狼皮的蘇魯錠,形狀各異,代表他們自己部落的風格。
對他們管理,目前
幕府參于不多,只在駐牧地,設了民政司、歸化司等一些官員,指導他們養雞養鴨,還有辦理票照什么。
不過有一點,是早就整改的,便是服飾改回原式。
皇太極登位后,便嚴令境內漢、蒙等,辮發衣衫皆如滿式,違令者斬,所以慢慢的蒙古各部,穿著打扮,也如滿洲樣式起來,箭袖,歪歪斜斜的紐扣式衣衫。
在幕府命令整改下,他們又改回了原蒙古人打扮,右衽袍服。
此次出征,他們繳了一部分牛羊雞鴨給后勤司作為軍糧,各部兵丁,還帶了一些奶酪、硬肉,干糧等物,不過他們糧草供應,很大部分,還是由靖邊軍統一供給。
畢竟這些蒙古部落攜帶糧食作戰,有若古時的日本武士,還有中世紀歐洲騎士一樣,弊端明顯,攜帶的食物五花八門,有好有差不說,多寡也不相同。
打仗一段時間后,有的部落還有一月補給,有的只余五、六天了。
這顯然不利戰事,統一供給是用必要的。
他們在玄武軍左向扎營,由于自帶帳篷,每人有一頂小帳篷,款式五花八門。
韓朝很仔細看了他們營地,他觀史書,蒙元時期,蒙古軍隊的營地是很精密的,必擇高地不說,主將駐帳,還必向東南,置有邏騎,帳之左右,各營有序,哨騎四布,防務周全。
此外營地還有各類秘匿手段,往往日落之前,位于一地,日沒之后,又入另一宿營地,還有偽工事、偽露營、偽燈火等等辦法,所以鼎盛時期的蒙古軍,劫營偷襲等等,是很困難的。
不過這些優點,顯然各地蒙古人慢慢忘了,剛扎下的營地,有若難民與流民集中營,東一處西一處,還是曾就義喝呼咆哮,才各部前后左右的圍繞他的帳篷就位。
當然,就算如此,此戰這些蒙古人作用還是很大的,他們熟知草原情形,裝備也不錯,每人至少一馬,或是二、三馬。
他們扎營后,后勤司也供應了他們熱水,豬羊肉食等物,這些蒙古人前來盡數騎馬,也沒有洗腳的習慣,對熱水泡腳不以為然,不過對供應熱茶表示歡迎,草原上的游牧民,都是一日不喝茶不行。
還有大桶油旺旺的紅燒肉,米飯,蛋湯,蔬菜等抬來后,則是人人歡呼雀躍了。
就象中原的農民種田,種來的糧食,不一定自己吃一樣,草原牧民的生活,不是想象的那樣舒服,雖然養著牛羊,也不代表他們可以經常吃到肉。
事實上,他們的生活,非常的忙碌、艱苦,整天就是放牧、擠奶、制酪、剪毛、鞣皮、制氈,還要收集畜糞作為燃料,到了秋季,還要割牧草儲草過冬。
除此外,還要狩獵、采集,甚至從事農作等,忙忙碌碌,卻很難吃飽肚子,一遇黑災與白災,更是難度災日。
所以經常要用牛羊皮氈等,向中原百姓,交換糧食,諸如布匹,茶葉,鹽巴,鐵鍋等生活物資,也是他們缺乏不了的,當然,以他們習慣,能搶就搶,只是搶不到……
很多窮牧民,便經常靠打獺子過冬,只是獺肉吃多了,容易染上鼠疫,十四世紀的時候,歐洲鼠疫大流行,被稱為“黑死病”,猖獗數個世紀,奪去近三千萬人生命,便是蒙古軍隊帶去的,獺子吃多的結果。
所以,很多中原百姓,向往塞外生活,不過草原上的游牧民,卻又往往羨慕定居的漢民。
對駐牧灤河邊的新附蒙古人來說,游牧生涯,并不美妙,一般兩周就要搬家,免得過分踐踏附近的草皮,顛沛流離,居無定所。
而且,廣大的草原,要養活眾多牛羊并不容易,一般而,在一些較貧瘠的地方,要二十畝草地,才能養一只羊,至少要三、四百頭羊,才能供養一個五口之家,因此一個牧民家庭,至少需要六千到八千畝草地。
所以說,游牧的生產力,非常非常的低下,遠低于農業生產,各部的頭人,現在都嘗到了定點養牛羊,特別是養雞養鴨的甜頭,雖也有弊端,不過比游牧放養牛羊好多了。
他們已經不愿意脫離現在的生活方式,也不可能離開靖邊軍的勢力范圍。
若是離開,再過顛沛流離的生活不說,他們的雞鴨賣給誰?附近的游牧部落嗎?
而要過現在的生活,就無法拒絕王斗的命令,只有出兵,證明自己的忠誠后,才能成為夷籍,真正賞下土地草場,過定居的生活,否則,說不定哪一天,他們就被驅逐了。(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