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來說,新聞司,與情報司、教化司有著密切的關系,因為新聞司大使,便是原情報司內務科主事劉本深,報社博士,相當后世的總編輯,卻是原教化司成員,往日保安州儒學訓導江宏生。
劉本深被調到新聞司,眾說紛紜,此人算是情報司大使溫達興的得力干將,不過隱隱的,似乎威脅到溫達興的地位,特別現在他失去右臂,精力大不如前的時候。
大將軍是念舊情的人,把劉本深調到新聞司,也避免二虎相爭,同時劉本深算高升一步,也沒有話說。
而劉本深的位子,則由情報司下,原保安衛城,前守備李貽安的兒子李守勤替代,同樣一個深沉的中年人。
原來另一個訓導黃日光,任了雜評版主撰,此時他拿著一份稿子,看著眼前的江宏生,驚訝地道:“江兄,這個……這個什么‘最愛金瓶梅’是什么來頭?總有他的稿子,還必須刊登?”..
由不得他不奇怪,三月間報紙設立不久,就有一個筆名叫‘日出東方’的人,時時投稿……不叫投稿,叫拿來,聽說他的稿子,皆由新聞司大使劉本深,親手交給江宏生,讓他刊登的。
約半個月后,‘最愛金瓶梅’也來了,享受同樣待遇。
奇也怪也,要知道,此時大明的筆名,多半是些問竹軒主人,平江不孝生,芳草屋主人,梅花軒居士等等比較有意境的,那個‘日出東方’雖然有點怪,但是還好,筆名也頗為意境,細思之,也有豪邁在內。
而且他寫的點評稿子。積極向上,弘揚正氣,緊扣主旋律。自報紙發行后,在宣府鎮民間,軍中,都有大批的擁躉。
這個‘最愛金瓶梅’……
筆名就不說了。上不得臺盤,而且評論尖銳辛辣,雖然大部分在唱贊歌。不過隱含著建議,批評,甚至經常與‘日出東方’打嘴仗,引起爭議,要不是不知這‘最愛金瓶梅’是誰,可能已經被某些人毆打。
或許,整個新聞司。只有大使劉本深,知道這‘最愛金瓶梅’是誰,不過他高深莫測,絲毫不透露口風。
面對外界詢問,新聞司發官也趁機:“曾有叵測之徒宣府鎮排除異己。虐待士紳學士,封殺論,‘最愛金瓶梅’存在,以鐵的事實,證明此事純屬子虛烏有。”
他慷慨激昂,最后道:“歡迎到宣府鎮來,這里,士民工商,皆是樂土。”
黃日光也奇怪‘最愛金瓶梅’是誰,稿子不審就可以過,難道有什么深厚的后臺?
不過他承認,‘最愛金瓶梅’寫的時論雜評,引起爭議同時,也大大提高報社的投稿量,各階層人員,踴躍投稿,稿費是一,有名有利,何樂而不為?當然,他們必須過校稿官的關口。
面對黃日光詢問,江宏生苦笑一聲:“黃兄就不要多問了。”
他又拿過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幾個筆名:“還有,以后這幾人的稿子,也享受相同待遇,不得增刪,孫校稿那邊,不會過問。”
黃日光一看,紙條上寫著:騎鶴下揚州、花開堪折直須折、天下無處不漢風、曾是一個兵、老甲長、拳打南山腳踢北海,等筆名。
那個騎鶴下揚州、花開堪折直須折沒聽說過,天下無處不
漢風、曾是一個兵,曾在報社設在宣府鎮教場的軍報上時有見到,老甲長、拳打南山腳踢北海等筆名,在軍報上偶爾閃現。
現在,他們也轉戰時事報了?
從‘日出東方’到‘拳打南山腳踢北海’,筆名皆是亂七八糟,這些人是誰?黃日光心下疑惑。
二十四日一大早,報社后院大門廣場,密密的送報車停著,這些送報車,皆是高頭大馬,可以將報紙,快速的送達宣府鎮各路各處。
“駕,駕。”
散發油墨香味的送報車,分批出發,有的,就往鎮城各售報屋,有的,前往宣府鎮各路,最主要的,還是沿著新修官道,馬不停蹄的送往東路,畢竟那邊,識字率太高了,也是報紙購買的主要人群。
宣鎮時報,每六天發行一次,每份報紙,是銅圓一個,或糧票五合,畢竟在宣府鎮,糧票的購買力,比銀圓銅圓高。
對這個定價,購買人群,沒什么異議,畢竟大明書籍向來昂貴,而一份宣鎮時報,分好多版,內中有多少字啊,太值了。
“排隊,漢籍優先。”
不比后世的報紙,眼下宣府鎮的售賣人員,可是充滿優越感的,在鎮城昌平街、鼓樓東西大街,按院街等處,都設有售報屋,購買的人群,需要排隊,而且漢籍優先,各茶樓酒肆老板優先。
看著前方人員趾高氣揚的優先購買,后方的歸化籍,暫住者,都是擔憂地看著,惟恐輪到自己,報紙就沒了。
這些人中,甚至很多是大同鎮,山西鎮,還有宣大外派來的駐地人員,眼下,他們在宣府鎮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買報紙,報紙一買到,立時運用各種手段,快速送達主人手中。
幾個月來,報紙的魅力,已經吸收了越來越多人的注意,在群眾強烈要求下,也是宣鎮時報印刷量越大的原因之一。
眼見報紙之利,鎮內已有多人申請開辦報紙,京師之中,也有人在醞釀,上個月,三晉商報,隆重誕生。
“老爺,老爺,報紙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