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四年十一月,延慶州。
天氣越發寒冷,空中不時飄下一陣雪花,人踏在道路上,經常會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響。
此時又正是農閑,所以各茶館生意越發的好,讓茶博士泡一壺熱茶,再聽說書先生侃一段遼東戰事評書,實在是一種美美的享受,特別在眼下茶葉正實行配給的情況下……
因為多方面的考慮,各茶館的茶葉供給,并不比往日缺乏多少。
倉廩足而知禮節,衣食足而識榮辱,經過多年的發展,東路的經濟實力越發提高,加上近年來,從大明各處移民來的富戶越多,這有閑階層更加增多,所以對文化娛樂的需求,越發龐大起來。
有需求就有市場,各地說書先生,戲曲班,到錢景,紛紛進駐,給東路的百姓,帶來了極為豐富的娛樂生活,加上東路治安良好,各城各堡,相續取消宵禁,這文化生活,更是多姿多彩起來。
東到京師的時調小令,宮廷教坊樂曲,西到山西各處的梆戲,下到江南的昆曲,東路各類戲班都有,從文化貧乏地,到娛樂資源地,東路的軍民百姓,己經可以理直氣壯地對外路人,外鎮人罵聲:土包!
當然,各城的說書先生,戲曲班,九成九是情報司宣傳科的內圍人員或是外圍人員,每月都有一定任務,要求他們宣傳幕府需要宣傳的東西。
近期來,各茶館的任務。自然就是大力宣揚遼東之戰,當中一系列悲壯的故事。大將軍王斗,還有麾下靖邊軍,自然是重之之重,王樸,符應崇,吳三桂等相關配角,眾人也在緊急的編撰之中。
而最近,各說書先生。戲曲班,緊急任務,便是痛罵奸臣與奸商,從各方面{黑他們,其實也不用{黑,情報司隨便漏點消息,再加上親身經歷。足以讓聽眾們義憤填膺了。
延慶州這個地方,舊式文人士紳,商人,官員較多,很多外來富戶等,也喜歡移民到懷來城或延慶城。保安衛城等地,在別的地方,總有感覺與那些新軍戶格格不入。
不過就算在延慶州,在茶館之中聽著說書,便是有些人心中不以為然。也不敢對書中內容過多質疑,眼下東路越發凝聚為一個整體。他們只有一個選擇,要不融合,要不被排斥。
再說內容也實在精彩,雖然心中矛盾,還是忍不住想聽,便如后世許多觀眾讀者,一邊痛罵作者或導演,一邊忍不住追一樣,實在是相同的心理。
與東路余堡一樣,延慶州內同樣廟宇眾多,城隍廟附近的滿福樓茶館,可謂在延慶州內大大有名。
此時大堂之上,說書先生擺著臺,驚尺拍得啪啪作響,正在大侃特侃大將軍只身斗群奸,他說得口i橫飛,下面與二、三樓聽眾,也是聽得眉飛色舞。
門帷一掀,夾著一股寒意,走進來了幾個年輕人,這些年輕人,個個戴著幞頭,身穿圓領窄袖衣衫,腰間佩著利劍,英氣勃勃,不免吸引了一些人的注意。
眼下東路能隨身攜帶兵器的,也只有軍人與學生,余者人等,便有持劍證與持銃證,也必須武器放歸家中。
軍人不說,在東路,學生地位也是很高的,又或許,他
們是延慶冠山書院的學生,不過眼下他們書院著寬袍緩衫的學越少,個個皆以佩劍為榮,與許多新屯堡的學一樣。
這時書院的教學還是寬嚴相濟,勞逸結合的,一般一年有四個月的休假期,每月中,還會規定哪幾個日放假,東路各學堂,還在嘗試暑假與寒假,一些書院,己經在跟風。
可能今天他們放假吧。
著這些學,便是在場多為有閑階層,不用大冷天出去務工找活,很多人還是心下羨慕,眼下東路讀書,不收學費不說,每月還會發下月例零用,雖然這種月例,也要通過各種活動獲得,不過相比以往,真是太舒坦了。
為首學,是個神采飛揚的年輕人,年約十七、八歲,他身后一個年輕人,差不多相同年紀,臉微圓,相貌依稀與財政司大使鐘榮有幾分相似,他們找了一個桌坐下,茶博士泡了茶。
那說書先生,瞥了他們一眼,又繼續聲情并茂地評起書來,當眾人聽到官卓不為等,被當場杖死時,場中人等,個個高聲叫起好來,場中一片歡呼。
“欲知后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說書先生拍了一下驚尺,讓大將軍只身斗群奸的故事告一段落,待眾人活動的活動,興奮議論的議論,一刻鐘后,他又歸臺,講了一個葷段,夷婦哲哲逆襲小奴酋多鐸,調節一下氣氛。
然后東路邸報送到,他面容一變,帶著淫笑的臉容變得正氣凜然,開始聲情并茂地唱起報來。
關于這個邸報,大明朝可謂數量版本眾多,很多民間史
料,一樣參考當時的邸報,如談遷寫《國榷》,孫承澤寫《春明夢余錄》,謝肇洲在《五雜姐》也有記:“王元美先生藏書,二典之外,尚有三萬余冊,其它即墓銘朝報,積之如山。”
說明明代邸報數量很大。
終大明一朝,京師有無數的抄報人,每日從報房抄出各衙門的章奏,受眾上自首輔、次輔、閣臣、大小九卿,下至縣令及縣令以下的典簿、吏目、釋垂、訓導,還有普通百姓等,還有官、民兩分。
不過因為雕版印刷費用問題,明代邸報主要還是手寫形式,東路幕府,也有了類似的邸報,除了有心的官民,還有說書先生雇人,每日抄報。向聽眾人等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