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iv id="alvqj"></div>

        1. <div id="alvqj"></div>

              1.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明末邊軍一小兵 > 第470章 論功、論罪

                第470章 論功、論罪

                不過這場戰斗,清軍的火炮鳥銃初露鋒芒,不可不防。

                ……

                寬闊的松山堡總督行轅大廳內,洪承疇略帶閩地口音的儒雅聲音回蕩:“……此戰忠勇伯當為首功,楊兵奮剿,擊殺虜兵甚多,又奪黃土嶺,當為次功。吳兵于萬虜之中,全顧步營,銳于南堵,也當次功。馬兵未能預顧西突,喪步騎甚多,此為指揮不周詳之故也……”

                此時的總督行轅大廳,文官武將,濟濟一堂,不但處在松山堡周邊的總兵楊國柱,王斗,符應崇,李輔明,王樸,左光先,馬科,唐通,吳三桂等人安座,就連在遠在杏山堡的劉肇基,曹變蛟,王廷臣幾人,也被洪承疇緊急傳檄而來,參與這場論功總結大會。

                杏山離松山不遠,不過十幾里路,曹變蛟等人,快馬加鞭,很快就到,此時各總兵中,只少了原薊鎮總兵白廣恩。

                這場戰事,很明顯的,王斗靖邊軍,當為首功。

                事實如此,加之多年下來,眾人也多少了解王斗的風格,很有些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味道,說翻臉就翻臉,說殺人就殺人,眾人都不敢搶他的功勞,連洪承疇,面對王斗時,都抱以謹慎的態度。

                而且王斗這人慷慨,并肩殺敵的友軍,都可以分到不少軍功首級,各人也沒有搶功的必要。所以忠勇伯被洪承疇列為首功,當在各人意料之中,不說楊國柱,王樸,符應崇等人,就連吳三桂,都出支持。

                接著楊國柱、符應崇與吳三桂被列為次功,頗有非議。

                楊國柱兵馬雄厚,功勞硬扎,又是鎮朔將軍,沒人敢說他,符應崇的神機營火炮頗讓人眼熱,各方日后仰仗甚多,神機營身份,各人多少要給點面子。

                主要是吳三桂,似乎在薊鎮軍敗退時,未給援助,有見死不救之嫌。

                不過吳三桂也有自己的道理,白廣恩敗得太快了,讓他措手不及,根本來不及救援。而且當時清兵急攻,情況危急,他也騰不出兵馬來援助。

                祖大樂等本地遼東大將,力挺吳三桂說法。

                洪承疇與遼東巡撫邱民仰也覺得,當時情況,要怪罪吳三桂太過刻薄。

                危急之時,吳三桂的寧遠軍能堅守陣地,等待靖邊軍的到來,頗為難得,而且隨后吳三桂率軍奮勇殺敵,斬獲頗多,與楊國柱一起列為次功,理所當然。

                監軍王承恩,似乎也被洪承疇的話打動,支持他這個說法,隨后遼東的文官們,一片的附合聲音。

                王斗冷眼旁觀,洪承疇拉攏遼東本地官將與他對抗,自己如何看不出來?

                監軍王承恩,應該是出于平衡的考慮,場中官將,他不傾向于任何人,畢竟他只忠于皇帝。

                或許他看出了,場中各官將,自己等宣大軍勢力過于龐大,需得壓一壓,所以他支持洪承疇。

                只有張若麒與王樸不滿,不過這點上,張若麒也無可奈何,他可以與洪承疇一起擬定方略,催促進兵,但論功行賞,卻是洪承疇與監軍王承恩的權力,他插手不得。

                王樸則認為,洪承疇厚此薄彼,自己雖然首級不多,不過大同軍在西北翼,堵住了韃子兵從側面對黃土嶺的進攻,事后還攔截住漢軍旗運送的火炮,功勞不會小于吳三桂,卻讓其爬到了自己頭上。

                不滿歸不滿,此戰他斬獲頗多,論功勞不小,還是歡喜的,加之王斗分一些首級給他,與符應崇交頭接耳,喜氣洋洋。

                場中各人,只有馬科垂頭喪氣,功勞沒撈到,還損兵折將。

                洪承疇更認為其貪功,指揮不周詳,擬降他三級,戴罪立功,仍任山海關總兵,將與捷報一起飛奏,報由圣上批準。

                還有密云總兵唐通,同樣被降一級。

                不過二人也聽出了洪承疇語外的袒護之意。二人雖降罪,不過實職仍在,大明這個年頭,實職與兵馬才是最重要的,余者虛職,都督僉事,都督同知什么的,各人己經不怎么在意。

                而且二人還聽到消息,洪督擬將薊鎮軍正兵營一部,調到他們營中,為他們補足損失的兵馬。

                靖邊軍收攏薊鎮潰兵后,很快移交到洪承疇的中軍大陣中,兵器馬匹也一并交還。

                這些兵痞亂軍,王斗并沒有吞并的興趣,他們兵器糟糕,馬匹瘦弱不堪,按戚繼光說的,就是:“差使贏瘦,臨時只馱送盔甲與軍之本身也不能,若與他馬對沖,萬無此理。”

                靖邊軍武器精良,馬匹喂息膘壯,王斗自然對他們的騾馬兵器看不上眼,大度地全部交還了,倒贏得不貪婪,善待友軍的美名。

                不過王斗看不眼,不等于別人看不上眼,多少雙目光炯炯,就是盯著薊鎮的剩余兵馬,就連楊國柱都頗為心動。

                此戰薊鎮軍大敗,總兵白廣恩戰死,也就罷了,朝廷肯定要追封,不過此敗源于各車營先期潰敗,最后連累到白廣恩的正兵營,相關薊鎮官將,自然要一一治罪。

                而且此時有王斗在,此人對亂軍最為痛恨,若薊鎮軍余部敢騷亂,就是雷霆鎮壓的結果。而且因為轄內官將無能,連累到總兵身死,此時云集在遼東的各總兵都有兔死狐悲之感,都主張嚴懲。

                所以洪承疇與王承恩毫不留情,將薊鎮各官將一一定罪,待上報朝廷后,很快各人就是錦衣衛逮捕入京的結果。

                不過大明有個特點,處置犯事官將,優先處置文官,隨后武將,低級軍官與眾小兵一般不處理。

                這些薊鎮剩余的兵馬也有萬余人,暫時由薊遼總督洪承疇代管。各方虎視眈眈下,可能新的薊鎮總兵還沒上任,東一口,西一口,最后能剩多少人很難說。

                馬科與唐通,自然也是對這些薊鎮兵垂涎三尺的對象,沒有實質的處理,加之又有兵馬補充,所以二人在洪承疇嚴詞切責時,二人都是面色恭敬,唐通更是一副俯首帖耳的樣子。

                馬科還心下慶幸,漢軍旗那些二韃子,在他們奪炮后,很快就拔陣而走,否則在他們炮轟下,己方不知道還要損失多少兵馬。

                他己經打定主意,以后再不與漢軍旗那些韃子銃炮對陣了,只是真韃子騎射犀利,與他們對陣,又有那么好打嗎?

                馬科心下茫然,感覺前景灰暗。

                ()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1. <div id="alvqj"></div>

                    1. <div id="alvqj"></div>

                          1. 野花日本大全免费观看版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