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四年八月三日,連續幾天,明軍大量建造攻山器械,比如md車,尖頭轤,巢車,幔車,壕橋等物。這些器械,等若是攻城武器的翻版,只不過更輕便,更靈活罷了。
除此之外,還大量云集遼東守軍,各總兵麾下的車營,又集合大批的民夫,收集各處的獨輪車,雙輪車,長板車等,用來載運土袋土筐,作為將來填壕之用。
大明龐大的人力物力,發揮出了積極的作用,大量的攻山物資,源源不斷匯集起來。
明軍的意圖,清軍敏銳察覺到,這些天,往黃土嶺處調動的兵馬明顯多起來。他們的哨騎,也頻繁前往松山堡近處窺探,明軍哨騎精騎,堅決反擊,雙方展開一系列交鋒戰,松山堡周邊的火藥味,越發濃厚起來。
與此同時,最后的攻山戰術,各官各將,也進行反復的商議,其中不泛激烈的爭議。
王斗早在東路時,就有粗略的遼東地形沙盤圖,到達松山后,又經過這些天的勘測,各處的山勢地勢,描繪得越發詳細起來。靖邊軍的沙盤,洪承疇等人也是贊賞不己,有了精細的沙盤地圖,紙上談兵成為真正的可能與實現。
清兵的防線很清楚了,他們的重炮,就是打十斤以上的紅夷大炮,部署在最山頂上,圍著一些墩臺而設。打五、六斤炮子的火炮,布置在中層。還有一些小炮。佛郎機炮等。布置在前沿山嶺防線。
然后這些火炮與壕溝土墻相配合,加上一些鳥銃弓箭等。每道防線,主要是漢軍與高麗軍持鳥銃三眼銃。正牌韃子兵持弓箭,盾牌大刀,作為其后肉搏之用,也不無作為督戰隊之意。
似乎山嶺上,還有一些弩箭、投石機、灰瓶炮子等武器,看來黃土嶺的清軍,是將寨墻當城池守了。
王斗建議攻山時,隊列展開可以稀疏些。防止對方跳彈造成嚴重殺傷,若對方結陣逼來,就布陣緊密些。
這個很容易辦到,一般各軍結陣時。都以喇叭,也就是吹天鵝聲擺開陣列,每兵每隊間都有留出空地。
凡喇叭吹單擺開,每一小隊相平距離一丈五尺,若再吹,就更松,或更密。疏與密,左轉右轉,單靠喇叭聲就可以辦到。當然,擺開的快與慢。也與各軍精銳程度有很大關系。
王斗這個建議,楊國柱等人當然沒有異議。
王斗還認為,大量的民夫車隊,攻山器械,車營火炮等,不必集于前軍,這些都是近戰利器,難以遠戰。
特別車營的佛郎機等炮,你能一邊走動一邊開炮,還能打中目標敵人?那真是炮神附體。自行火炮降臨,攻到敵方寨墻前再出動好了。
王斗的提議,讓各車營將官松了一口氣,想起己方布于前沿,在韃子炮火下行進。各人也有些發怵,忠勇伯的提議。再好不過。
所以行在前軍的,便是各車營的輕式戰車,盡可能的掩護將士。可能的傷亡,也沒有辦法,目前的大明,還沒有能抵擋紅夷大炮的戰車,便是有,也沉重之極,難以推行。
這點上,宣府鎮總兵楊國柱,山西總兵李輔明,都有考慮到,只是面色沉重的點了點頭。
打仗,就有傷亡,這是沒有辦法的事。
不過接下來王斗的建議,讓神機營前營副將符應崇有些猶豫。
王斗的建議,就是神機營火炮盡可能推近,支援攻山的友軍。
當然第一波攻勢,是先奪下清人第一道山嶺防線,那是以一些敵臺,火路墩,寨墻組成的敵防。
大明朝在遼東大造墩臺,典型的三里一墩,五里一臺,特別敵臺,多是二層空心敵臺。一般高三、五丈,周圍闊十二丈、或十七、八丈不等。中層空豁,四面箭窗,上層建樓櫓,環以垛口,多用大條石砌成,非常堅固。
松山堡周邊山嶺,也有好多這種墩臺,平日設百總,臺頭不等。不過清軍圍困錦州,松山各地,松山堡附近的火路墩與敵臺,早被清軍攻下,反被據為清人防線之用。
進攻這道防線,神機營火炮,并沒有任何危險,遠遠轟炸便可,主嶺上的清軍火炮也打不到他們。便是打到,好幾里之遠,能有什么威脅?
不過攻下這道防線后,王斗建議將攻山指揮部設在此處,神機營炮營,也可以布置一部分在這里。
他說道:“娘娘廟樓臺,離黃土嶺不過二里多,主嶺之上,也有一個敵臺,作為敵酋盤據之用。若設炮營此處,就可威脅射程之內的賊奴守軍,為攻山的友軍,提供最大援助。”
當然,這里有個問題,便是炮營推到此處,一路過來,就要面對山上清軍火炮的轟擊了。而且據在原東奴第一道山嶺防線處,還會與主山嶺的清軍展開炮戰對射。
看看符應崇的臉色,王斗安慰道:“放心吧,他們打十幾斤炮子的紅夷大炮,最多打三、四里。不過三、四里能打到什么?除非密集的軍陣,所以火炮一路行來,還是安全的。便是此處離山嶺二里多……他們火炮要打到炮陣,也難。所以神機營炮營布置那邊無憂。再說了,神火飛鴉,臼炮等利器,上山后不布置在那邊,也打不到賊人啊
。”
楊國柱等人極為心動,洪承疇撫須道:“忠勇伯此議,大為可行。”
看符應崇還在臉色變幻,王斗說道:“若事不可為,我靖邊軍炮營,會上來支援的。”
靖邊軍的火炮,軍中紅夷六磅炮。可以打到兩里多。紅夷三磅炮,也可以打到近二里。推到該處炮陣,可以與清營中的紅夷十二磅炮爭雄。
這樣,神機營前營副將,終于下定了決心,戰場打仗,想要軍功,怎能不冒點危險?拼了!
……
最后的部署完畢,八月三日一大早,明軍攻山主力。策應大軍,攻山器械等,源源不斷匯集到松山堡東面曠野丘陵上。
人叫馬嘶,哨騎呼嘯。鼓號之聲不絕,楊國柱的宣鎮軍一萬五千人大部出動,共計四千騎兵,八千步軍。
這八千步軍都是新軍,個個神情嚴肅,一色云翅盔,長槍兵皆著紅色齊腰甲,紅青交加,色感動人。火銃兵,持著東路精工鳥銃。全部穿著紅色棉甲,望之有若火云。
他的大軍,布于大陣正前。
山西總兵李輔明,也率著麾下大軍布于楊國柱身旁,全部約有一萬余人。
他本部人馬約五千,其中騎兵三千,還有鎮內一些參將,游擊等兵馬,步騎三、七分,或四六分不等。其中一些人馬。當年還隨虎大威與王斗并肩作戰過。
或許到遼東久了,他們的軍馬打扮,有點類似遼東兵將。
騎兵穿著內嵌甲長的號角聲中,洪流般的明軍大陣停了下來。
洪承疇登上自己高大的元戎車,往黃土嶺,松山嶺方向眺望良久,隨后他看向王樸,儒雅的臉上滿是嚴肅,吩咐道:“王樸將軍,攻山大軍的左翼護衛,就交給你了。務要攔截東奴可能的此處攻擊!”
王樸在王斗耳邊低聲道:“看我的。”
隨后高聲吼道:“督師放心吧,末將率大同兒郎,一兵一卒,也不會讓韃子兵威脅到攻山大軍的左翼!”
他一抖自己的披風大氅,借著風勢,讓它高高飄揚,隨后一控韁繩,領著自己親衛狂奔。
千軍萬馬中,他面沉似水,一路奔過軍陣,回到自己本部。隨后抽出馬鞍上的馬槊,猛地提韁,讓自己坐騎四蹄騰空,高聲嘶鳴,王樸高吼道:“大同的兒郎們,隨我來!”
呼應如潮中,大同鎮軍,滾滾向左面奔去。
監軍張若麒,望向王樸離去的方向,贊嘆道:“王將軍,真乃豪杰也!”
洪承疇微笑點頭,眾官將同聲贊嘆,只有薊鎮總兵白廣恩,撇了撇嘴。寧遠總兵吳三桂,也笑了笑,低語了句什么,王斗看他的口型,似乎在說:“就會裝神弄鬼。”
隨后洪承疇看向寧遠總兵吳三桂,薊鎮總兵白廣恩,溫道:“二位將軍,大軍的右翼,就交給你等了,務要防護松山嶺的奴騎攻擊。盡可能的,掩護民夫,在黃土嶺與松山嶺之間挖掘壕溝,斷了二地之奴聯絡。”
吳三桂鄭重道:“洪督放心好了。”
洪承疇對吳三桂自然放心,欣慰地點了點頭。
薊鎮總兵白廣恩大大咧咧道:“不就打韃子?督師放心吧,有我老白在此,挖條壕溝輕而易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