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尚紅,松山附近,也是低矮山嶺丘陵起伏,所以這片紅色的人海移動時,在陽光的照耀下,便如波光鱗鱗的湖泊與海洋,一浪一浪的涌動。
自皇太極下,眾人無不吸了一口冷氣,人此次明軍兵威極盛,聽著還不感覺如何,此時親見,才發覺事實如此。此次的明軍,確實與往年不一樣,并不只是哨騎與濟爾哈朗等人隨口亂說。
連狂傲的豪格與阿濟格也是啞口無,看得有些目瞪口呆,隨后又咬牙切齒,臉上神情猙獰。
在這片人海前,是密密奔騰的哨騎與夜不收,他們吸引了山城眾人一會注意,隨后又將目光放到他們大陣上。
看得出,明軍是齊頭并進,結陣而來,他們由無數的大小陣列合成,騎兵在前,步軍在后,都隨行軍鼓點有節奏移動。放眼望去,無盡的紅甲,無窮的長槍火銃,旌旗密密,真是大軍如海,似要要達天邊盡頭。
他們越移越近,沉重的馬蹄聲,腳步聲,似乎山城上的人都可以聽到,震撼著眾人心靈。
忽然皇太極目光一凝,就見一片晃動的海洋旗號中,幾面載于大車上的大纛旗分外醒目,有如鶴立雞群一般。
他手一伸,一根千里鏡放在他的手中,沒錯,就是千里鏡。當年孔有德投敵,軍中有幾根佛郎機人使用的千里鏡,被他作為寶貝獻給清
國皇帝。
拿到千里鏡后,皇太極認為此為軍國利器,也派工匠仿制,并從大明境內秘密收羅。不過技術人才有限,大明也極力控制,所以打制收羅不多,有限的一些千里鏡,都作為珍貴器物,賞賜給旗中得寵的旗主王公們。
此時皇太極持鏡眺望,他們中有千里鏡的,也有樣學樣,都往明軍陣地看去。
皇太極看得清楚,明軍中,有四桿巨大并列的大纛旗,其中一桿略矮,余者一樣巨大。
這些大纛旗,都載于大車之上,用健馬拉之。大纛旗后,是眾多的大鼓車,此時鼓手正在敲擊,然后眾軍隨著震人心魂的鼓點前進,怪不得此次明軍軍陣特別不同,原來有這些大纛車與鼓車之功。
皇太極更死死看在一面巨大的浪濤日月旗上,便不說得到的情報,就是從自己第一感覺上,也知道這便是王斗的帥旗。
王斗此人每每出人意表,他的大纛旗一出,便給人激情似火的感覺,就如他的靖邊軍一樣與眾不同。
皇太極雙目銳利,此人,便是自己錦州之戰的最大敵人!
不但皇太極,山城上有千里鏡之人,不約而同將目光注視在王斗的大纛旗之上,個個咬牙切齒,恨不能生啖其肉。
良久,皇太極嘆道:“此次明軍確是勢大,與往日不同!”
他心中復雜,崇德四年起,明國便大舉練兵,果然兵馬戰力顯著提高,相對之下,己方的清國,卻沒有這個財力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看來要入主中原,任重而道遠。
濟爾哈朗,阿巴泰,代善諸人也神情嚴肅,說道:“人洪承疇善于用兵,觀其軍陣行列,信然如此。加之有明國忠勇伯王斗在,錦州之戰,我大清國不容樂觀,將士需有必死之心,方能得勝!”
……
當日,明軍到達松山,與松山守將官兵,還有先前支援的山西總兵李輔明,寧遠總兵吳三桂匯合,隨后大軍扎營。
松山堡的地形,是處于低洼地帶,本來松山堡東面十里的黃土嶺,還有東南幾里遠的松山山地,都是大軍良好的扎營地帶。
不過這幾處現在都被清軍戰據,他們深營密寨,相互間形成密切聲援。吳三桂等人嘗試攻擊,都難以攻下,反而折損一些兵馬,便按兵不動,扎營松山堡外,靜待大軍來臨。
此時大軍匯合,依洪承疇在杏山時的方略布局,此時清人布置實際,明軍步騎在松山堡與乳峰山之間,還有松山堡的東、西、北三面扎營,形成一個環松山城的布局。
明軍扎營后,陣營威雄,看得山城上的皇太極嘆服不己,洪承疇陣營嚴整,確是治兵有方。他們的布置,毫無漏洞可,整個防守部署嚴整,十分細密。
此次明軍集師而來,確是大清國勁敵!
大軍扎營,此時己是午后申時,大明各官將顧不得休息,冒著烈日,在護衛環護下,前往乳峰山諸地近前,窺探清人布置。
王斗手持千里鏡眺望,看著乳峰山等地,良久,心中暗贊,八旗軍自老奴起,行軍打獵,冬則立柵,夏則掘壕,對挖掘壕溝可說極有心得。此次的錦州之戰,更將他們的挖壕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
雖靖邊軍夜不收有情報傳來,不過親眼所見清軍挖的壕溝,王斗還是嘆服。
他們的壕溝,壕上有樁,樁上有繩,繩上有鈴,鈴邊有犬,條條防線布置得十分嚴密。怪不得祖大壽被困錦州后,接連突擊多次,都沖不出清軍挖掘的壕溝防線。
一次世界大戰的塹壕戰,也不過比這好一點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