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iv id="alvqj"></div>

        1. <div id="alvqj"></div>

              1.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明末邊軍一小兵 > 第439章 逼向松山

                第439章 逼向松山

                卻想不到頭上還有兩道矮墻的士兵,正冷冷地看著自己,用他們那犀利的鳥銃從頭上瞄著自己,確實顧下不能顧上,顧上不能顧下,再不時扔個萬人敵或灰瓶彈下來,想想就讓人毛骨悚然啊。

                眾人嘆服,單單眼前的布置,看來簡單,但仔細一想,頗有非凡之處。當中隨同各官將,有自認守寨防御出眾的,然心中防御之策,與眼前的防御體系一比,何止差了里許?

                看來前日忠勇伯說得保守了,單單攻這三道矮墻,怕虜賊死兩萬人都攻不下。

                大同總兵王樸,神機營前營副將符應崇張著嘴吸氣,東協總兵曹變蛟與前屯衛總兵王廷臣,則興奮的交頭接耳,決定回去后,五道嶺的自家防線,也照搬長嶺山布置。

                洪承疇看著前方通道兩側沉吟,該處通道,有若一個張開的幽暗大嘴,左右不遠都有兩道凸墻拱衛。可以想象,若奴攻擊該通道,就要面對兩端火力的側面打擊,再配上火炮,這個通道,就是一處吞噬血肉之地。

                而且凸墻前端尖銳,竟連馬面似的死角也沒有。放眼前方數道矮墻,皆凹凹凸凸,有若一個復雜的齒輪圖案,與大明城池傳統的四四面面防線,頗為不同。

                眾官將皆對這種防務贊嘆,各人由通道進入內中,往右面走了數步,進入第二道矮墻,又往左面走了十數步,進入第三道矮墻之后,這是一處較為平緩的坡地,約有數十步之寬。

                在這里,一些忙碌的軍士,正用石頭造砌許多整齊的小房子,作為士兵的屯兵及休息之處。

                不過讓

                眾人不明白的是,各房的前方,頂上,堆著密密麻麻的土袋,還有眾多的簸箕與籮筐,同樣裝滿泥土,在空地上疊成一排一排的。

                眾人不明白這是什么意思,王斗解釋說是為了防止紅夷大炮跳彈的。

                眾人集體哦了一聲,很多人眼睛咕嚕嚕轉動,土袋與籮筐盛土,可以防止跳彈?忠勇伯又讓眾人長了見識啊。

                眾人繼續行進,坡地后方,又是壕溝矮墻,與先前防線一樣。

                連續三波后,快到山頂時,看到一個正在修建的炮臺,炮臺建在山石凸出處,視野開闊,從這里可以附視全山,料想在這里開炮,定可以有效對山腳,或是平川處的敵人壓制轟擊。

                隨后眾人到了山頂,長嶺山山頂頗寬頗長,還有些起伏,由幾個小山嶺合成,所以稱為長嶺山。在這里,圍繞火路墩前后,眾多的靖邊軍輜重營戰士,正在忙碌地建造城寨。

                眾人呼口氣,終于見到自己熟悉的城寨工事了……不過,似乎又有所不同。

                靖邊軍山嶺的城寨,寨墻,寨門,居所,多在用大塊堅固山石修砌,寨墻好象也凹凹凸凸的,每隔一段距離,還在修建塔樓,料想必形成交叉火力多重打擊。

                不過這個工程浩大,不是一時半會可以完工的,好在前方防線建成,后方的城寨,卻可以從容不迫了。

                主寨之內,還將建許多糧倉,作為靖邊軍的屯糧之所。

                看那些糧倉規劃龐大的樣子,似乎可以囤積許多糧草。一時間,薊遼總督洪承疇,遼東巡撫邱民仰,監軍張若麒等人,都動了心思,長嶺山防線如此堅固,將一部分糧秣積于此地,很不錯啊。

                眾人最后又到山的東北處,那邊同樣有多道矮墻壕溝,順著河流,蜿蜒到山的西北面。而西北面,則依地勢,砌了數道石墻,敵若從該處爬上,被留守的士兵擊中,不是打死,也是摔死的下場。

                一一看完整座長嶺山的防線,看著面目全非的山地,眾人心中都不知什么滋味。

                短短時日,該座山嶺,己經成為一方恐怖險惡之地,可以肯定的是,若奴賊強攻此地,定然欲哭無淚,流盡鮮血。

                眾人有一種感覺,隨著忠勇伯的崛起到來,大明未來的戰略戰術,越發不同了。

                ……

                長嶺山防線,得到巡哨各人的一致贊賞,不論文官武將,眾人都認為,此地固若金湯,將成為護衛后路的重要保障。五道嶺諸地,大可以效防本處,設立城寨防線。

                二十六日,東協總兵曹變蛟,前屯衛總兵王廷臣麾下新軍留守五道嶺。

                二位總兵與遼東總兵劉肇基,協同總巡立功參將竇承烈,杏山路副將鄭一麟諸人,又有遼東守軍二萬余,駐于杏山堡、大興堡、東青堡內外周邊,與長嶺山的靖邊軍輜兵一起,為入援大軍守住后路。

                曹變蛟、王廷臣二人,在五道嶺,同樣征集大量的民夫軍壯挖壕筑墻,依地形地勢,仿效長嶺山之舉。為此,靖邊軍輜重營,支援了二位總兵不少人才,為他們勘測地形,描繪圖紙等。

                隨后,大量民夫軍壯來來往往,在五道嶺各處破土動工。明軍之舉,清軍似乎也有察覺到,偵騎不斷前來騷擾,雙方展開了一場偵察與反偵察戰。

                明軍哨騎回報,奴賊在離五道嶺十幾里的女兒河北岸,似乎也在大興土木,似有重大密謀。

                由于奴騎充斥河水兩岸,明軍哨騎難以逼近,也得不到具體情報結果。

                崇禎十四年七月二十九日,后路事定。

                當日,薊遼總督洪承疇,監軍張若麒,監軍王承恩,隨同征虜將軍,忠勇伯王斗,宣府總兵楊國柱,大同總兵王樸,援剿總兵左光先,山海關總兵馬科,薊鎮總兵白廣恩,密云總兵唐通,神機營前營副將符應崇,步騎炮軍交加,盡起大軍,浩浩蕩蕩逼向松山。

                明軍軍容極盛,連此時身在松山的山西總兵李輔明,寧遠總兵吳三桂在內,計有大軍十五萬眾,浩瀚人馬,似乎直達天邊。(未完待續

                &gt;vid&lt;

                ()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1. <div id="alvqj"></div>

                    1. <div id="alvqj"></div>

                          1. 野花日本大全免费观看版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