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闖兵圍城
看得出來,福王對王斗也頗為關注,在王斗上前拜見時,他從豪華的雕金王座上掙扎起身,那雙肥得只剩一條縫的雙目對王斗看了又看。召見后福王賜宴,王斗更有幸坐在河南總兵王紹禹的上首。
酒宴設在福安殿內,寬闊的殿堂上,兩側案桌上擺滿了精美的酒菜,還有宮女樂激在旁歌舞助興。王紹禹、劉見義等人看得眉歡眼笑,只有王斗神情清明,這類節目,他在后世各類場所見多了,論享受娛樂,此時的大明是萬萬不如后世的。
聲色犬馬見多了,所以王斗對這類節目有天然的免疫力,倒讓呂維祺、王胤昌眾文官對這個與眾不同的武將評價越高一層。
福王朱常洵高居主位上,他就算坐著,滾圓的大肚子也是高高挺起,他的兒子朱由崧則是坐在他的左下首。父子二人雖說都是極肥,但食量卻不小,個個吃得滿嘴流油,幾個宮女不停的在旁服侍他們。
世子朱由崧一邊大吃,一邊饒有興趣地聽王斗訴說崇禎十一年那場戰事,不時發出叫好的聲音。似乎王斗便如說書先生一般,大大增強他旺盛的食欲。
“這么說,那些奴賊也不如傳聞中那么可怕。”
福王也聽得很有興趣,他們這種藩王,等閑不得外出就藩之地,一輩子便如居住在一個豪華龐大的牢房中一般,對外界事物帶著一股眾大明文官武將所沒有的好奇之心。
聽王斗說完他在平谷與皇太極的對戰經過后,他若有所思下了結論。
王斗道:“福王明鑒,東奴驍勇,兵甲犀利,確是我大明勁敵。然只要我大明官將皆懷效死之心,奴兵也不是不可勝之。”
福王很高興:“王將軍闖賊戰力不到奴賊一成,依王將軍之見,流賊進犯洛陽,我萬余大軍守城,當是萬無一失了?”
洛陽本有兩千余防守官兵,河南總兵王紹禹等三將援救,雖是吃空餉,喝兵血,合起來也有三、四千兵馬。加上王斗與陳永福的八千余聯軍,現在聚在洛陽城的兵馬,也有一萬四、五千營兵的樣子,特別有王斗舜鄉軍在,故福王有此一說。
王斗道:“福王明鑒,闖賊雖十萬眾,卻皆是土雞瓦狗之輩,只要將士糧餉充足,吃飽穿暖,不說守城,便是一鼓而平河南府諸賊,也不是什么難事。”
聽王斗說起銀子,兵備副使王胤昌立時道:“殿下,洛陽庫房空虛,軍兵早己欠餉多時,王府內銀糧眾多,請速發幾十萬兩餉銀勞軍,否則軍心不穩,萬安王等人就是前車之鑒。”
福王很不滿:“怎么說起糧餉,都是向寡人討要?洛陽城不是我一家的,城內官員富戶巨室都有守土之責,他們至少可以拿出幾十萬兩銀子,幾萬石米糧,怎么他們就不愿意出?寡人供養王府上下也是極難,現在已經入不敷出了。”
王胤昌避而不談這事,只是道:“請殿下以江山社稷為重。”
河南府知府亢孟檜也是請求。
王斗冷眼看他們扯皮,兩家或不愿意出,或是要求對方出,看他們爭論不休,王斗道:“殿下,諸位大人,我大軍在汝州擊敗數萬流賊,念洛陽危急,所以領軍急速前來,現軍中糧草不足,只余數日之食,請諸位速速拔下糧草,否則末將將離開洛陽。我舜鄉軍將士,滿腔熱情,是前來殺賊的,末將不能讓他們饑腸轆轆,衣食無著。”
看王斗站了起來,殿中各人都是一驚,異口同聲道:“使不得。”
他們是決對不能讓王斗走的。自家事自家知,沒有王斗的舜鄉軍,在十幾萬流寇的攻打下,能不能守住洛陽,還真的難說。
而且王斗是客兵,本來的責任是前往四川剿匪,因為河南巡撫李仙風,兵備副使王胤昌等人的挽留,所以留在河南。洛陽之事,其實與他無關,王斗就是現在走了,不論洛陽將來怎么樣,責任都找不到王斗頭上,更不要說他有楊嗣昌器重,更不會有事。
而河南本地的官將就說不清楚了,特別守土的各文官武將們。
本地軍馬什么德性福王也知道,有萬安王前車之鑒在前,為自己的身家性命著想,看王斗作勢要走,他有些慌亂,連忙挽留:“王將軍請稍待,貴軍糧餉之事好說,好說。”
他臉色難看地看向兵備副使王胤昌等人:“依你們說,寡人要出多少銀兩?”
看王斗不走,福王也松了口,王胤昌松了口氣,他盤算一會,說道:“眾軍糧草,修葺城池,救濟災民,所費甚多,殿下需拔糧二十萬,才敷使用。”
“二十萬兩?”
福王臉上的肥肉都擠到一處,他喘著氣道:“二十萬兩銀子寡人決對拿不出來。”
他與世子朱由崧互視一眼,說道:“寡人只能出十萬兩銀子,五萬兩給王將軍,五萬兩便給洛陽諸位守將吧。聽聞洛陽鄉紳許給王將軍五萬兩犒賞,這些,便要你們出了。若有什么短缺的,還要你們繼續想辦法。”
河南總兵王紹禹等人臉色一變,眼中都閃過不悅的神情,王斗一人就拿五萬兩銀子,而他們幾家合起來,才不過五萬兩銀子,太厚此薄彼了。
不過他們反對的語也說不出,他們三家兵力合起來不過是王斗與陳永福的一半,更不說這戰斗力了。想是這樣想,但心中這股嫉妒卻怎么也排泄不出。
王胤昌等人還在沉吟,一旁的前兵部尚書呂維祺聽聞福王愿出十萬兩銀子,他心下暗喜,說道:“殿下放心,老夫會聯絡城內鄉紳富戶,定不會短了王將軍的賞銀。”
王斗略一沉思,說道:“殿下,末將不要銀子,希望能換成糧草。早在開封府時,李巡撫答應過末將,給糧米二萬石,這五萬兩銀子,便抵糧米一萬石吧。”
福王沉思良久,道:“也罷,寡人便拔給王將軍一萬石糧草吧。”
他有些愁眉苦臉,闖軍圍城,現在洛陽城更是物價飛漲,一石糧米需要十幾兩銀子,甚至還買不到,五萬兩銀子抵糧米一萬石,說起來自己虧大了。不過為了拉攏王斗,讓他安心在洛陽作戰,自己只得大出血了。
王斗盤算李仙風許給自己的兩萬石糧草到手,不過他還欠自己七萬兩銀子。
他看向陳永福,看他的意思,陳永福也是贊許,現在他們合為一家,吃用都是在一起,王斗有糧,當然不會忘記他。而且陳永福在汝州分得金銀三萬余兩,并不怎么缺錢。
同時他心下暗暗羨慕,有一只強軍在手就是好,不論怎么要挾都可以得手。
談妥糧餉之事,王胤昌等人喜上眉梢,福王則是無精打采,草草宴會結束之后,王斗等人告辭而去。
……
崇禎十三年臘月十四日,洛陽城,北關。
這北關離洛陽主城約二里,為正德年間所筑,周約四里,城墻高一丈六尺,設有四門與甕城,筑雉堞近七百堵,沒有馬面。該處原有一個千總守護,不過在王斗與陳
永福到達后,他們便興高采烈撤到主城去了。
王斗與陳永福大軍駐扎在這里己經三日,在洛陽城防布置中,他們兵馬除了守護北關,還作為游兵的主力,隨時支援洛陽各門作戰。
陳永福的前鋒營兩千步軍,還有一千人進入洛陽城墻作戰,王斗也派出一部兵力及一些炮兵隨同。最后陳永福一千步軍守北關,王斗還有一部兵力共同守衛。最后王斗護衛總及騎兵,余下的一部新軍,還有陳永福的家丁們作為機動力量。
在洛陽城王胤昌的分守藩司內,王斗己經與各人商議清楚,以洛陽堅城消耗闖軍的銳氣與士氣,待闖軍軍馬疲憊后,最后他的兵馬雷霆出擊,一鼓擊潰城外所有的流寇。
王胤昌等人的意思原本是御敵于城池之外,不過對王斗的堅持,他們也沒辦法。城內的守軍,還有援救的開封兵馬,是萬萬沒有城外野戰的勇氣。便是陳永福,如果沒有王斗騎兵護衛隨同,他們也不敢出城野戰。
有了王斗舜鄉軍的參戰,便有了彪悍的機動力量,可以內外夾擊攻城的流寇們,使城池守衛更為堅固,也省了福王不少銀子。歷史上福王也組織了近千人的敢死隊,每人賞銀百兩,時不時出城野戰,給闖軍士卒頗大的殺傷,使李自成恨之入骨。
北關四門皆有城樓,飛檐翹角,蔚為壯觀,城墻上還架著一些火炮,約有三十多門。不過多是佛朗機中型鐵炮,打一到三斤的炮子,射程一里或不到一里。那些打三到五斤炮子,射程一里多的神威無敵大將軍炮,還有紅夷大炮,是不可能架在這種關城上的。
王斗不以為意,他有十門紅夷大炮,并不指望關城上這些火炮。他也與防守洛陽城北門的河南總兵王紹禹協商清楚,內外夾攻攻打北關與拱辰門的闖軍,他一開炮,北門的守軍也開炮。
洛陽城北門有兩門神威無敵大將軍炮,兩門紅夷十二磅炮,為了提升那些火炮的射程與威力,他將派出自己的炮手協助他們,或是他們自己親自操炮。
北關庫房內還有不少的火箭,王斗不介意將他們全部消耗掉。火箭雖然準頭不高,不過勝在量大,火力猛,對付沒有甲胄的闖兵威力頗大,而且多少也可以節省自己鳥銃兵們的彈丸。
王斗與陳永福站在北門上用千里鏡眺望,舜鄉軍各將站在他們身旁,同樣神氣活現地看個不停。陳永福從兒子手中奪過那具千里鏡后,每日也是愛不釋手,一有機會就拿出來顯擺,讓王紹禹等人羨慕不己。
北門的不遠處便是金水河,此時河水己經結冰。河水邊原本散落著一些村落居所,由于大敵將要來臨,那邊村鎮一空,百姓大多逃入洛陽城之內。其實這北關原也有不少的居民及商人,他們同樣大多逃入,或準備逃入洛陽城之內。
從金水河再往北過去十數里,地勢慢慢變高,最后高峰層層聳立,氣勢蒼茫,那里便是邙山。洛陽千年帝都,邙山向為古時帝王理想的埋骨之地,邙山上各類宮廟云集,內中包含了千座以上的皇帝及大臣陵墓群。自古有“生在蘇杭、死葬北邙”的諺語,邙山晚眺,也為洛陽八大景之一。
“王將軍,本將估計,闖賊大軍若是來臨,他們的行轅及輜重大營,一定設在邙山,或是城西的澗山之上。”
正當王斗心中涌起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歷史情懷時,旁邊的陳永福鄭重開口。
王斗贊同這老將的看法,洛陽城東地勢開闊平坦,無險可守。城南同樣開闊,而且不遠處就是寬闊的洛水,雖說結冰,同樣來往不便。
糧餉輜重是一只大軍的命脈所系,闖軍若是攻打洛陽,這十幾萬人的人吃馬嚼,可是海量,若是有失,定然完蛋。所以一定要找個險要的地方堆積。
加上闖軍的主力從西面的宜陽,新安兩個方向前來,所以這大軍的糧草輜重,不是囤積在洛陽北面的邙山,就是囤積在洛陽西面的澗山。陳永福的估計,與王斗的猜測不謀而合。
回到關內的把總署,這里己經成為王斗與陳永福的聯合指揮部,來來往往的將官幕僚不斷。
大廳之上,好多張寬大的桌案拼成一塊,上面放著一個巨大的沙盤。雖說沙盤在秦漢時便己出現,不過若是沒有精確的地圖地形測繪,制作出來的沙盤,也只是紙上談兵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