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陳新甲等人的儀仗過了延慶州不久,一列聲勢更為浩大的儀仗也過了居庸關,往延慶、永寧而來。
車橋內,內閣首輔薛國觀,禮部尚書楊圄昌等人看著車外,也不約而同露出驚訝的神情。
從京師過來,流民滿地,百業凋零,東路這種生機勃勃的樣子,給人以極大的反差印象。論人口,論商事,宣府饋東路這種邊錐之地當然不能與京師各地相提并論。
不過這里大興建設,衣衫襤褸百姓的臉上,卻帶著希望的笑容。有希望,就有活力,就給人以生氣之感。假以時日,東路真會成為興眨富足之地,在現在的大明九邊,很是難得。
“馬國璽材干強敏,也算可任倚辦之材。
車橋內,薛國觀緩緩說了一聲,對東路的民政表示滿意。
他身旁一個心腹幕僚忙道:“披荊棘,拾瓦礫,荒穢中力以營建之事,東路有現在興盛,馬兵備功不可沒。”
薛國觀嗯了一聲,其實以他的官位,當然知道這東路民政的成果,多半是那定國將軍王斗所為。
不過明面上,馬國璽身為東路之兵備,這民政治理成績,當然九成九算在他的頭上。
馬國璽是薛國觀一系的成員,他治政出眾,身為內閣首輔兼吏部尚書的他也臉上有光。政績在手,未來薛國觀要提拔馬國璽,眾臣也不好胡說八道。
越過八達嶺,進入東路后,薛國觀己經看到好些個正在修建的屯告,估計一個屯堡就將居住好幾千人口,等于一個新崛起的軍衛。
單單一個屯堡興建所需要的大量商貨材料,就可使東路各地鄉紳商賈得到莫大好處。王斗的原則是可以花銀子,就盡量不花糧食,需要的糧食貨物盡量購買,反正他手中銀子不少。
有錢可嫌■,那些商賈自然愿意代勞,源源不斷的糧貨從各地運來,不知讓多少商人找到發財的機會。而王斗將要修建五十幾座屯堡,這龐大的需求,讓各城士紳商人笑得合不攏嘴。聽聞為讓杭內多建屯堡,很多鄉紳爭得臉紅脖子粗。
那王斗也精明,暫時不跟各處鄉紳爭搶田地,而是在荒穢中自行開墾,興修水利,所以與各地鄉紳沒有厲害沖突,屯堡的興起,他們都是樂觀其成。怎么說未來屯堡大興后,各地也多了無數的商機。
讓!$國觀不明白的是,興建屯堡所耗錢糧,都是從王斗庫房內所出一一馬國璽雖也極力籌措一些銀錢,但相比龐大的屯堡工程,他籌措的銀錢可說是杯水車薪。
王斗哪來那么多錢糧暫時不論,薛國觀曾聽聞崇祚十一年那場戰事,王斗所獲甚多,光是他賣了十萬多匹馬,就不知獲得了白銀多少萬兩。讓薛國觀奇怪的是,獲得這么多銀子,那王斗竟都舍得拿出春花費?
大明軍頭能如王斗這樣的,恐怕沒有一個。
越是細想,薛國觀越琢磨不透王斗的心思。
無論如何,王斗這樣的人拉攏自己麾下,對薛國觀而是有百利而無一害之事。
薛國觀還精明地發現,進入東路后,很多廠礦也在興建。采石伐木廠不論,諸如采煤、煉焦、采礦、煉鐵諸多廠礦如雨后春筍般出現。說起來也沒什么大不了,大明各處礦業向來興盛,雖說朝廷從那些礦主頭上收不到稅。
不過王斗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韙,開始從東路各地商賈,礦主頭上收稅,似乎一路行來,本地鄉紳商人對此也沒什么怨,難道反對的人都被王斗殺光了?
王斗鎮壓了東路的商人士人罷市罷課后,果然如很多人所想,又肆無忌憚地征收起商稅來。讓很多官認為抓住王斗的“尾巴”,大力上疏征伐。
不過內閣沉默,皇上對這些奏疏也不聞不問,加上東路一片平靜,讓那些官大感無趣。
他們的目標火力,便對準了薛國觀,此次薛國觀前來東路,也有略略躲避風雨的意思。
七月的時候,薛國觀向崇禎皇帝獻“借助”之策。為解財政危困之急,崇楨皇帝也沒辦法,接受了薛國觀的計策,首先拿武清侯李國瑞開刀,要他捐獻白銀四十萬兩。
這些皇親國戚都是鐵公雞,憑借特權發財可以,要他們出錢為國分憂,那是打死不干。李國瑞也不敢違抗圣旨,就故意裝窮,拆毀自家房屋,把家中雜物擺到大街上出賣,鬧得滿城風雨。
這簡直有損皇家體面,崇禎皇帝大為惱怒,下令剝奪李國瑞的8祿,李母-瑞√皇惶然驚嚇而死。
這有如一聲驚雷,眾議沸騰,薛國觀成為眾矢之的,讓他焦頭爛額。
看看東路,想想自己的處境,薛國觀不由感慨,為什么王斗征收商稅就太平無事,自己只不過讓富戶捐輸,就如捅破馬蜂窩一般,使白己陷入眾叛親離的處境呢?
眼下大明全國練兵,這是一等一要緊的事,“借助”之事讓薛國觀焦頭爛額,眾議沸騰下,他也不知道皇上會不會繼續對自己支持下去。如果練兵之事能夠完善,至少自己在內閎還有站得住腳的憑借。
隨在薛國觀后是楊硝昌的車橋,便是楊因昌深受崇楨皇帝寵幸
權傾天下,但在這禮制上,他的車橋也不能排在首輔薛國觀的前面。
更不用說薛國觀任首輔后咄咄逼人,楊硐昌一直選擇避讓。不過……薛國觀犯了眾怒,也沒幾天好蹦跳了,想到這里,楊圄昌內心冷笑一聲。
進入東路后,他的目光自然一直留意車外景色。
讓楊嗣昌更為贊賞的是東路的太平寧靜。大明各處滿地的流民到處傲嘯的匪徒卻在這里絕跡,返讓楊硐昌對王斗的軍隊實力高看一層。
在楊圄昌心中,如有王斗這樣的強軍在手,剿滅流寇就有了重要依仗。
他此行目的,研究王斗強軍成因其一,拉攏試探其二。
皇帝心思越來越明顯,有令他督師剿滅張獻忠等郜的意思。在這之前,楊圄昌希望得到王斗來日出兵作戰的保證。
大明軍隊的積弊,楊圄昌最清楚不過,一句話來形容:“積驕玩,無斗志。”如賀人龍,左艮玉等人,跋扈不說,軍隊還沒什么戰力。王斗出馬就不一樣,奴酋洪太都要避讓,區區流寇又算什么?
對楊圄昌有意調王斗出戰,棠禎皇帝也非常認可,王斗軍力越來越強,又近在京畿,多派他去剿匪作戰,為國效力,這是好事。
其實以楊圄昌的權位,兵部一紙檄調便可,不過楊圄昌認為自己親臨永寧,王斗更會感激交心,此次率部觀摩,也是一個良機。
只是王斗不過地方區區分守參將,卻云集了各地官將,朝廷閣臣前臨,未免有些怪異。
懷著心事,楊圄昌的車馬一路逶迤前行。
隨在他后面的,是薊遼總督洪承疇備遼東各持,孫傳庭也在這隊伍中一一r一一一
“哈哈,王老弟,我們又見面了,這次我們具》弟一定要喝個三百
杯,不醉不歸。”
驕陽l似火,雖說這條官道的路口扎1滿接官的涼棚,不過接官的各人還是個個被曬得臉色通紅,精神委頓。
涼棚內外,東路文官以兵備道馬國璽為首,武將以王斗為首,集中了懷來城,延慶州,永寧城等地大小文官武將,士紳鄉老們,聚在這里迎接宣大總督陳新甲一行人。
至于保安州衛的鐘調陽,徐租成等人,由于路途遙遠,加上陳新甲等人來得突然,他們就沒來永寧城了。
好容易塵土漫天,黃土路上看到了陳新甲等人的車馬儀仗,各官才精神起來,涼棚的吹鼓手們也趕緊出來,吹吹打打起來。
喜氣洋洋的鼓樂中,陳新甲,紀世維等人從車橋含笑出來,接受馬國璽,王斗等人的拜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