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靜觀其變對于將軍府的告令,東路各地百姓普遍持歡迎態度,那些殺千刀的土匪,殺人放火、搶劫奸污,百姓無不深惡痛絕。便有些每稱“義匪”的,自認劫富濟貧、伸張正義,也是百姓無奈之下對他們的筒默罷了。
窮人中也有敗類,富人中也有豪杰之士,不分青紅皂白,砸窯綁票,舉著“殺富濟貧”的旗幟,就可以掩蓋自己種種不法行為嗎?不論“惡匪”還是“義匪”,匪終究是匪罷了,本質上都是不勞而獲的思想在作怪。
俠以武犯境,王斗不需要這些“替天行道”的綠林好漢,敢有不服從命令豐,統統殺光。
百姓皆興奮談論,以前官兵無能,不能保境安民,百戰百勝的定國將軍一到,土匪的末日到了。
對王斗的舉動,東路官員鄉伸私下議論,這王斗果然是剿匪出身的,每到一處,該處便土匪遭殃。
當然,王斗剁滅境內匪賊,對他們有利無害,誰不想太太平平生活,安安心心生產呢?
告示一出,好評如潮,不說王斗體系中的文人,幕下一干戲班戲臺等宣傳機構趕緊吹捧。便是東路各處文人,也多持正面肯定態度。對王斗再不滿的延慶知州吳植等人,也昧著良心表了一些贊揚的論。
剿匪大計由幕府的參謀司還有情報司連訣謀劃。
幕府還沒有完善,本來剩滅各處匪徒由參謀司下作戰科負責剿匪的四處負責。相關的情報刺探,也由情報司下七科負責。但各司整合,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完善的,剩匪之事,暫時由幕府各軍官聯手策劃。
從崇禎七年到現在,舜鄉軍的剿匪經驗已經極其豐富,王斗任保安州操守后,麾下夜不收對周邊州縣衛所的地圖偵繪也進行多年,宣府鎮東路,鎮城,南路,北路,西路等,很多地方的山川河流己經了解極多。
加上王斗上任,接收了東路各地勢圖冊,各路之地不說了如指掌,也算是清楚明白。
幕府建立后,參謀司己經在研究沙盤。沙盤這東西不陌生,傳聞早在秦滅六國時,秦始皇就親自堆制沙盤研究各國地理形勢,光武帝征伐天水時,大將馬援也聚米為山谷,指畫形勢。
要建沙盤,最重要的便是有各地極為精確的地勢測繪圖,否則便會謀劃出一系列印象派的戰術戰略。
告示出當日,舜鄉軍哨騎四出,東路各地匪徒情況,接連不斷匯集到參謀司的案前,然后轉到王斗面前。
可以看出舜鄉軍的威赫力,告示出爐幾天內,各山歸附投降的土匪絡繹不絕。或是有匪頭哀嘆:“有定國將軍在,東路這地方,沒我等存身之地了。”紛紛舉寨逃亡,竄入宣府鎮別路。
當然也有冥頑不靈者,或是猶豫觀望,或是不以為意。
待限期一過,王斗會讓這些人明白,什么叫世上沒有后悔藥可吃。
剿匪之事只是王斗規劃一部分,幕府建立后,各司其職,并不需要耗費王斗多少心力,他現在主要關注東路各地屯田之事。
如幕府各司一樣,民政司建立后也沒有完善,未來之東路一系列規劃極多,最緊迫的,便是先安置那些流民奐民們,屯田設堡。
但這里有一個問題,
不計東路原來的百姓,連王斗救回的難民,這些年流入的災民,新增口數達二十三萬多。如果按王斗原來的屯田方式,這些人全部轉為軍戶,每戶分田五十畝,需要的土地過25o萬畝。
似乎整個東路加起來,都沒有這么多耕地,也沒有那么多耕牛。
在民政司大使張貴煩惱時,五月初三日,司內書吏葉惜之向他獻營田之計,張貴眼前一亮,連忙眼巴巴趕來向王斗獻策。
“下官認為,東路各地屯田,可初設營田之制,集體授田。種子、農具、耕牛均由官府供給,所收糧食全部入官,屯戶按月給口糧。如此,各屯人力耕牛集中使用,就沒有農具不足等憂慮,也可增加屯田效率......”
“效率”這個詞是王斗明的,在麾下各官中,己經普遍使用。
張貴所說的營田,也沒什么奇怪的,明初朱元樟軍屯,開始就是采用營田方式,孫可望治滇時,同樣設立營田之制,與后世的生產隊差不多。初期確實可以增加屯田效率,但是......
王斗緩緩道:“只恐日后軍民懈怠,不愿為官府出力。”
不論中國百姓,還是整個人類,都有個特點,為自己家干活費盡心神,為公家干活,卻全然不肯用心。便如此時的火器制造,當時便有文人筆記談:“......不然,嘗聞東西兩洋貿易,諸夷專買廣中之統。百姓賣與夷人者極其精工,為官府制造者便是濫惡。以此觀之,我中國不肯精工耳,非不能精工也。”
王斗憂慮營田之制,將來會養出一大幫懶漢,一些所謂的“聰明人”想盡辦法偷懶,帶動整個屯堡形成不良風氣。明初的營田制后來展到按戶分田,想必也是這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