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酋兵馬來臨了。$悠子#悠悠”
那通事官前來,見了王斗等人,傲然施禮,將皇太極的話說了。
王斗哈哈大笑:“我乃堂堂黃帝子孫,神族后嗣,豈能屈身以侍夷狄?”
他對那通事喝道:“你回去告訴洪太,你滿洲一族,本為北海游民,僑居遼東,四胡欺壓。我皇先帝恤之,憐愍收納。爾等不思恩義,反舉反叛,實不知貞節廉恥。你讓洪太裸身負荊,速往京師請罪,上天有好生之德,可避免爾等全族來日灰飛煙滅下場。”
那通事官臉色鐵青去了,屋內的曹變蛟與王廷臣都是高聲叫好,對王斗的評價更深一層。
王廷臣嘆道:“王將軍說得太好了,你這番話,某便說不出來。”
曹變蛟道:“努爾哈赤曾為我朝龍虎將軍,天朝高恩厚義,待之不薄。其卻忤作七大恨興兵反叛,卻是讓人氣憤。”
王斗說道:“唐季魏征曾有:塞外之族,皆人面獸心之輩,強必寇盜,弱則卑伏,不顧恩義,其天性也。李成梁放任努爾哈赤遼東坐大,其羽翼漸豐,興兵反叛實是必然。”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所謂七大恨只是借口罷了,游牧民族幾千年的老把戲。后世有句名,只要你有能力,看中一塊土地只管去搶好了,辯護律師總能找到的。
不說屋內王斗與曹變蛟幾人議論,河岸邊的皇太極得到通事稟報后,身旁各人個個臉色難看。
豪格暴跳如雷:“我皇恩義籠絡,這王斗卻如此不知好歹。”
多爾袞贊了一句:“伶牙俐齒,這王斗很不簡單,不能視之以普通明國武夫。”
皇太極沒有怒容,內心卻在深思:“王斗此人,實有梟雄之志。”
他下令:“大軍扎營,待養精蓄銳,明日作戰。”
……
當晚,豪格走進皇太極的大帳之內,皇太極正拿著一本漢文版的“洪武寶訓”仔細閱讀。在他身旁案桌上,還擺著一大疊諸如《史記》,《漢書》之類的中原典冊。$悠
看見豪格進來,皇太極艱難地移動一下自己癡肥的身軀,招呼豪格在自己身旁坐下,寵溺之情,溢于表。
臣下私下評論皇太極寡恩薄情,不惜骨肉相殘,接連害死自己多個兄弟叔伯。但他對自己兒子卻是沒話說,他一系列動作,也是將來為這個兒子著想。
豪格對父親卻是充滿敬畏,他恭敬施禮后,說道:“阿瑪,明日我大軍真要出戰嗎?”
豪格在清國本來也是有名的悍將,不過昨日鑲黃旗前鋒損兵折將,卻讓豪格有了不同的心思,特意來打探父親的心思。
皇太極一聲不響,良久,他放下文冊,看著兒子:“明日結陣,兩黃旗與正藍旗兵馬不動。若明軍騎兵來攻,令多爾袞他們
迎擊攔截。若明軍步卒來攻,令恭順王孔有德出戰便是。”
“待看清王斗的戰陣,我等便撤軍離開平谷。”
豪格松了口氣:“若王斗追來,那該如何?”
皇太極搖頭:“我軍嚴整,平谷又有十萬明國百姓,他們不敢追來。”
豪格還是不放心:“通州那處,還有明國數萬大軍……”
皇太極斷然道:“彼輩不足為慮。”
他沉思:“雖說擄獲被王斗搶奪甚眾。然此次入關,我大軍在天津還有擄獲明國百姓二十五萬,又有大量財帛牛馬。我大清之事,仍有可為。”
豪格興奮起來,又想起一事:“就怕明日明軍來攻,十四叔他們推拖不戰。”
皇太極猛地站起來:“朕還是大清的皇帝,多爾袞他們敢抗拒朕的命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