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祖母的醫書,祖父的軍書就是晏子歸翻看最多的書籍,她甚至重新謄抄了一份,以免自已翻閱的太勤快而使得書籍保持不當。
對他人來說攻打高項或許是一件突如其來的事情,但是在晏子歸的設像里,它是一件件經過幾年反復思量必然成形的事。
她甚至固執地以為,祖父祖母一直不到她夢里來就是怪她還沒有替他們報仇。
別人說已經在靈堂前血刃首兇,當年幫高項人說話的那些官員也都消失在朝堂,還有什么仇恨未消?就是有人說皇后要打高項是私仇,那也只是找得反對借口,他們認為這件事早已經了結,哪里還需要報仇?
可是受害人沒有滿足,自然可以繼續報仇。
晏識德出征,宋時就開始吃齋念佛,高項對晏家人來說,是解不開的心結,她就是想勸兒子顧全自已為要,她也說不出口。
晏賦還嚷嚷著要去給侄子當前行官,被他大哥和娘子說了一通,也不看看他如今的年紀,跟著上前線自已找死不說,不要拖累了其他人。
晏賦死了自已上陣的心,就非要自已的兩個兒子也跟著他們三哥去,殺一個夠本,殺兩個凈賺。
這個王露梅也勸不了,因為兩個小孩也躍躍欲試。
還是晏辭發話,“胡鬧,你們以為打仗是什么,游戲嗎?你們又不是武將,上陣干什么!”晏辭給晏識寶找了個差事,去當運送物資的糧草官,“你這個事也很重要,你三哥能不能在前線放心的沖鋒全靠你了。”
晏識寶被說服,保證會好好干。
晏賦還要嘰歪,也是他的爹娘,他也想做點什么。
“越說越沒譜。”晏辭瞪他,“朝廷決定發兵高項,是高項撕毀協議犯邊進攻,朝廷是為了邊關的百姓安危。”
高項和晏家何來私仇。
晏子歸把自已抄得軍書給太子,之后高項戰事就由他跟進,她要陪他父皇去行宮了。
“我?”太子十分驚訝,“我沒經驗啊,我可以嗎?”
“我們三個都沒經驗。”晏子歸笑說,“沒關系,大膽的去做都有第一次。”
“只是你要記得,將土只管沖鋒陷陣,計較一地一城的得失,你是掌盤者,要看大局。”
“我讓人去盯著女貞和大蕃的動向?”太子試探問道。
“遵循你的內心去做決定,事情也很快就會給你反饋,是對的就堅持,是錯的就改。就像你自已說的,沒有做錯過怎么知道做對?”晏子歸溫柔地看著他,“山君,你是飽含他人期待降生的孩子,從你落地起那一刻就沒有讓人失望過,你一直做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