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家也是書香世家,家風規矩都是極好的,孩子比子衿年長兩歲,聽聞并沒有安排妾室通房一流,只顧讀圣賢書呢。
“我只一點擔心,那家是長子,子衿嫁過去要當宗婦的,怕她承擔辛苦。”
“母親是無謂擔心。”晏子歸笑說,“我看子衿年紀雖小,主意卻正,嫁到哪家去都會是一位好主母,都是母親教養的好。”
“這人的脾性還是娘胎帶來的,我不敢居功,晏貞英當初也是我教養的,現在這般田地。”宋時搖頭。
晏子歸看她,“她托人帶信給你了?在你跟前長大的姑娘,心疼了也是應該。”
“我沒有心疼。”宋時忙擺手,“她現在的處境都是她咎由自取,曾經我也勸過,她既然不聽,自然就和我沒有關系。”
莫歡到底舍不得兒子一個人流放,晏辭找了關系,她出了錢,給晏識道在南陽謀了個官,一家人去那里團聚。
晏貞英是久久等不來家里的信息,再使出自已的首飾打聽,才知道他們都離開京城,只留下她一個人。
代王犯的謀逆罪,現在還能留的性命就是僥幸,當然能跑就跑,難道待在這等著翻舊賬。侍衛嗤笑晏貞英癡心妄想,自已的原因連累了家人,還想著家人來搭救嗎?
晏貞英腿軟站不住,怎么是她的原因?明明是她爹為了攀附代王,把她送了過來,現在他們一跑了之,留她一個人在這。
好的時候一家子骨肉至親,壞的時候就她一個不是人,哪怕是給她傳個信,帶句話呢。
她好蠢啊,第一次婚姻不順,第二次還是為了他們口中的好,選了一個火坑。
她這會才想起宋時的好來,明明宋時兩次都提醒過她,她怎么就不聽呢,她有限的人生里,得到的溫暖都來自于宋時,可笑她竟然還生氣宋時對她和晏子歸不能同比。
晏子歸是她親女兒啊,而宋時對她這個侄女,已經仁至義盡,是她不知足。
晏貞英是寫了一封信托人帶給宋時,但是不是求救,而是懺悔,說她一輩子活得稀里糊涂,現在人生已到末途,回想來只欠一句對伯娘的對不起。
繼母不慈,父親只口頭上疼愛,祖母更是功利,可笑她,偏偏把伯娘的真心當假意,伯娘疼她一場竟是白疼了,此生無以為報,下輩子再銜草結環,報伯娘的大恩。
當時丁妙雙已經收拾行李上路了,碧云小心觀察宋時的表情,生怕她看了信又心軟,給娘娘找不痛快。
好在宋時看完只嘆氣沉默一會,燒了信就當沒有這回事。
多余的善心可以給街上的流民乞丐,他們還能有個真心實意的磕頭,晏貞英,宋時是真的不敢再信她。
“其實除了不能出來,她在里面的日子不算太差,畢竟還是姓晏。”別人也不敢欺辱她,“但是出來,代王活著的時候,肯定不能想了,等代王去后,陛下開恩,能出來找個山頭修行也算不錯的結局。”
“代王犯的是殺頭的大罪,你可千萬別想著替她開口,左右是她自已選的男人,受著就是,她自已親爹尚且不管,我出面管了,最后還是我的不是。”宋時安慰晏子歸,“你爹已經分家,你和她除了這個姓也沒有旁的聯系,你不要管別人說你涼薄。”
“有眼睛的人都看的明白,當初她那張狂模樣,若是代王勝了,你還沒有她現在這樣的結局。”
“那沒眼睛的人,就愛睜眼說瞎話,你無論怎么做他都會挑出刺來,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聽不管,隨他去吠。”
晏子歸笑著應好。別人的想法她根本不在意,可是家人說她心硬涼薄,她難免會失望。祖父母去后,她也想和家人建立聯系,誰不希望有家人的支撐呢?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