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若敏是副院長,平時負責一攤子的行政事務,她怎么會沒情~學!更_新¢最`全¢當然薊曉月教授說的也在理,他們這些德高望重的泰斗前輩,也不會眾目睽睽之下偏袒某一個人,哪怕那是自己的學生。所以常若敏想了想,干脆掏出了手機說道:“那個我把覺得不錯的作品拍照了,領導你們自己看看?”說完,常若敏打開手機相冊,交給了擔任評審主席的清華美院楊永善教授。常若敏資歷淺,不敢擔責,楊老教授倒是坦坦蕩蕩的不怕什么。他沒有推諉的接過手機,說道:“這都三個多小時了,大部分孩子的作品基本定型,我們可以先來個初審,如果有意見不同的,事后再細細琢磨。”包廂里,這一眾老頭老太都覺得這法子不錯,甚至比往年更加公平。如果一個三等獎學生的師長,愿意承認二等獎和一等獎的精妙之處,只能說明對方的水平確實高明。“這次交流賽的含金量本來就很有分量。”魯美的桑燁桑老教授笑著說道:“現在這么一搞,還成了這幾年里最公平也最有說服力的一屆了。”魯美今年和湖美川美一樣,純粹是帶過來見見世面的。真正有能力挑戰央美和國美地位的,可能還是廣美、西美和天美。接下來,他們紛紛戴上老花鏡,仔細觀摩著這些被挑選出來的作品。常若敏拍了十張照片,其他的可能在她看來,大概率沒有獲獎的資格。首當其沖的第一幅作品,畫面中央一只金色的鳳凰,從撕裂的焦土與灰燼中昂首騰空。考生對色彩的運用非常熟練,鳳凰的形體在熔金般火焰中掙扎,喙部張開,好似發出無聲的嘶鳴,橙紅的羽翼長長舒展,邊角還帶著燃燒的碎屑。給人一種涅盤重生后,形態磅礴的耀眼瞬間。常若敏拍照的時候,倒是刻意避開了考生背影,不過這就象是一篇文章,那些朝夕相處的老師依然能從蛛絲馬跡中看出端倪。就象關老教授,她一眼看出來這不是弦妹兒的風格。°|求e(書?幫o更(新??最?μ全¢央美院長范迪卻認出來了,這應該是自己學校的紀嶼南作品。“雖然我剛才說,畫大鳥的落入俗套。”天津美院的李鶴翼教授端詳片刻,“嘖嘖”嘴的說道:“但是如果能把色彩運用的如此細膩,俗套也能化成神奇,構圖和色彩方面已經接近職業畫家的水準了。”老頭老太們都深以為然。川美的夏培耀教授無不遺撼的說道:“這要是我們川美的娃兒畫的,我怕是高興得巴掌都要拍紅嘍!”但是大家沒有進行評獎,這是清華美院楊善長的工作。老楊微微一笑,他也覺得水平不錯,但他相信這不是一等獎的水準。二三等獎的話,反而不著急排序。第二幅作品是一位滿身塵灰的消防員半跪于地,背景是倒塌的房屋和未散的煙塵。一個孩子站在消防員的身側,孩子衣衫破損、臉頰污濁,手中卻緊緊攥著一面雖皺卻鮮艷的紅旗。廢墟之上,旗幟未倒,而且孩子還是祖國的未來,這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涅盤。西安美院的薊曉月教授認出來了,這是自家的學生,而且從立意還有精神上,明顯比上一幅《鳳凰》要更好。但是,薊教授又嘆了口氣。相比較《鳳凰》,自家學生的作品,從線條到色彩的大基本功,好象又差那么一點。“不知道能不能保三搶二爭一了。”薊曉月默默的想著。第三幅作品也是和《消防救援》差不多的立意,但是大基本功要更加出色。國美的許平江院長認出來,這是自己學生高青旋的作品。雖然倒塌的房屋、救援的場面、重生的笑臉看多了有些流于表面,缺乏那種直擊人心的力量。但是目前的三幅作品,無疑是青旋排名第一!許院長面露一絲欣慰之色,其實按照往年的標準,青旋一等獎都差不多穩了。只是今年真不好說啊。·5!?~4ae看[書3d最(新?章節??更?新?°d快|?)第四幅作品,它是關于陶瓷國寶的修復,寓意在“生命總是在傷痕處涅盤和綻放”。但是和前面三幅比起來,不管是深度還是大基本功,明顯都要差了一截。川美的夏老頭突然嘀咕一句:“這瓜娃子,回去要狠狠操練一哈!”大家忍俊不禁,這應該是川美的哪個倒楣蛋。其實水平也不錯,奈何太多的珠玉在前。可是,等到第五幅作品出來,包廂里所有的笑臉,突然全部收斂起。在斷裂的水泥鋼筋之間,碎礫尚未落定,悲愴彌漫在空氣之中。一抹天光從殘破的間隙中悄然灑落,不偏不倚,那里竟有一點極細微的綠意,堅強的探出頭。沒有鳳凰,沒有火焰,這株翠綠的嫩芽生于廢墟之中,仿佛道盡了自然生命的偉大涅盤:生命自會尋路,希望在死寂處發聲。這明顯比剛才所有的作品,立意更高一層,最難得的是,考生的大基本功非常夸張。先用工筆技法勾勒嫩芽的每一條紋理,再用淡墨喧染出,光線通過嫩葉的透明感。“感覺都可以拿去展覽或者賣錢了。”也不知道誰這樣評價一句,但是無人反對。國美的許平江院長的臉色有點黯淡,青旋不如人家,一等獎是沒可能了。川美的夏老頭,在關詠儀和范迪身上不斷逡巡。據他了解,今年只有兩個學生可以畫出這種作品。關教授神色淡然。央美的范迪院長面容沉穩,他看出來應該是藺靜琳的作品,這丫頭也果然沒讓自己失望。范院長輕呼一口氣,一等獎應該穩了吧。再有變量范院長自然知道俞弦,但他覺得應該沒可能比藺靜琳更好了。可能是這幅《嫩芽》太過震撼,后面連續四幅作品,都被映襯的沒有什么特點。范迪院長也不知道哪一副是俞弦的,興許已經被刷掉也有可能。等到楊善長教授,笑著對大家說道:“這是最后一幅了,要是沒什么意外,一等獎相信都已經明了。”范院長笑容更盛,他甚至都在杜撰待會該說些什么場面話了。只是從考場過來的常若敏常副院長,神情依然凝重。楊教授緩緩翻到最后一張照片,他突然愣了一下。同樣是一片滿目瘡痍的廢墟之上,傾斜的混凝土板、裸露的鋼筋和散落的磚石構成一片毫無生機的灰色世界。但是與前面所有作品不同的是,在畫面的中央,只有一根剛剛被扶正的電線桿,那些因為災難而凌亂無序的電線,也被重新架設了起來。整幅畫里看不到一個人,只有一輛黃色的工程車邊緣,車身上有模糊的“救援”二字。同樣是非常出色的大基本功,灰藍色調的反射光,降低細節飽和度,營造壓抑的基底。傾斜的構圖讓廢墟占據大部分畫面,但是焦點卻放在被扶正的電線桿上面,救援車露出的保險杠和輪胎局部有坑坑洼洼的痕跡,醒目卻不過度張揚。至于立意清華美院的楊善長教授,足足看了一分鐘,他才溫聲問道:“諸位怎么看?”居然無人回答。楊教授好象知道大家的意思,他主動的說道:“剛開始看到這幅作品,我就在想,車上的救援人員呢?電線桿是他們扶起來的嗎?現在去哪里了?難道又趕去其他地方救援了?”“后來我才反應過來。”楊教授輕聲說道:“這就是畫作的留筆,故意留下讓我們思考的空間。電是我們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種東西,電線桿被扶正了,電線被架好了,這代表著社會秩序的重建。”“相比較自然生命的重生,我覺得文明的修復,更象征著希望。”或者是差距確實存在,楊老教授都沒有拖延一下,他很明確給出了自己的態度:“這幅作品不展示希望的本身,但是展示希望被留下的過程。”“不歌頌生命奇跡,但是歌頌讓生命回歸常態的平凡努力。”“這種去浪漫化的現實主義表達,我認為恰恰更貼近涅盤的本質,大家覺得呢?”又是一陣沉默后,夏培耀突然問道:“這是誰的學生?”“怎么?”國美許平江院長收起嘆為觀止的贊嘆,笑著說道:“夏老師您評獎,還要知道這是哪個學生嗎?”“當然要知道了!”老夏頭不滿的說道:“我覺得這種水平就不要來參加大學生的比賽了,直接去職業畫家那個圈子競爭吧!”“不是我們學校的。”范迪院長笑著說道:“那副《嫩芽》是靜琳的,但這幅作品的深度,確實比靜琳要更勝一籌。”看到范院長都承認了,剩下的答案幾乎呼之欲出。“你家的是不是?”夏培耀馬上轉向關詠儀。“小兒輩還有很多要改進的地方。”關老教授語氣自持自矜,但是這種“批評”的態度,恰好承認了這幅《秩序之光》,出自廣美的俞弦!“如果這些考生不重新畫,也沒有其他更出色的作品。”楊善長教授左看看,右看看的說道:“我基本能認定廣美的俞弦同學,獲得本次八院交流賽的一等獎了。”“恭喜你啊,關教授,實至名歸!”“學生的勝利,更是您教程理念的成功。”“回頭讓俞弦同學好好做個分享,這幅畫都能排進歷年所有作品的前五了。”“我也要恭喜老關,撿到一個寶貝。但是話又說回來,那娃兒是我們川渝山山水水養出來嘞靈氣,你莫要強制性把人家留在你們廣州哈,我這邊有個很好的想法”“做夢!”關老教授毫不留情的一句話,擊碎老夏頭的所有美夢。(求月票,謝謝大家!)_l